APP下载

试论县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05-16冯秀琴

财会学习 2017年9期
关键词:医院管理内部控制

冯秀琴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行,坚持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建立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内部控制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县级公立医院内控制现状与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工作,对县级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具体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医院管理;内部控制;县级公立医院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2012年财政部财会[2012]21号文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起施行,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立医院也应遵照执行。内部控制总体来说,经过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点,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制定相关控制制度,实施控制程序与控制方法,实现控制目标,并对控制活动进行评价与监督。从单位层面来说,重点关注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建设、内控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关键工作岗位人员的管理、财务信息的编报等方面的风险与控制,从业务层面来说,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与控制,控制方法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合同管理控制、票据控制、内部信息公开控制等方法。

二、县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及内部控制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县域内医疗中心和龙头,我国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关键环节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枢纽,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医院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保障基层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重要的管理措施,早在2006年,卫生部卫规财发[2006]227号就印发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通知,针对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要求,2015年财政部财会[2015]24号文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完善的内控管理对提高县级医院财务管理能力、预防舞弊与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县级公立医院纷纷建立起相应的内控管理措施体系,为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同时提高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由于县级医院发展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和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医院的内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和缺陷。

三、县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层意识不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层多数由临床一线有能力的医疗骨干担任,绝大多数都没有放弃临床,本身是医疗技术骨干,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方面的培训,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多数根据惯例与经验来管理医院,侧重于临床业务管理。目前,县级医院内控建设中存在的一大现实问题就在于,管理层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有效实施要求上至管理层下至全体员工全员参与,现实工作中往往是任务落实到财务部门,有些单位财务人员缺乏,多年不引进财务人员,现有的财务人员兼职多个岗位,财务部门本身事务繁杂,致使内部控制管理形同虚设,比如说,预算管理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决策议事机制等,因现实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都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

实施内部控制是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依据,风险评估是医院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依据,针对评估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在现实工作中,多数医院风险评估大多流于形式,有的根本没有进行风险评估,很少医院能做到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从单位层面与业务流程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大多仍停留在过去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所谓的内部控制着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机制不健全

县级公立医院受所在县域人口因素影响,人口基数大的地方医院规模大,人口基数小的地方医院规模小,规模不同,科室设置也不尽相同,内部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一些县级医院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过程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没有设立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岗位去实施监督评价工作。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内控管理中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县级医院管理层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医院审计大多数由财务人员转任,思维仍停留在财务审核方面,缺乏审计质疑的思维,规模小的县级医院一般不设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由财务人员兼任,更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无法发挥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应有的监督与评价职责。

(四)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

国家层面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以前都是以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为主,内控离不开财务管理,但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和所有的员工。多数医院均由财务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道德素养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效果,而绝在多数医院财务人员也仅限于会计核算业务方面的学习,业务培训方面财务人员出去的机会也比较少,县级医院在引进人才方面优先考虑临床,行政管理方面是能不增就不增加,基本没有人才储备。

四、针对县级医院内控问题的改进方法

(一)优化医院内控管理环境,持续建设内控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层示范作用

根据当前县级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设的实际状况,医院完善内控管理应从提高包括医院管理层和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在内的全体在职员工的内控意识和内控水平,在内控制度建设与实施方面由管理层亲自负责。通过开展院内内控相关报告会、研讨会和长期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内控理念的普及与推广。同时在内控制度上,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医院的经济业务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度建设。

(二)加强预算控制,保障资产安全与使用有效

预算控制是关键的控制方法之一,为了加强预算控制在保障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上的作用,首先,明确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不能由财务部门唱独角戏,要求全院各科室根据本科室的业务发展情况,编报本科室收入、设备购置、耗材使用等收支计划,财务部门要与各科室多沟通,结合医院年度工作规划、各部门各科室的收支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预算要尽可能细化到科室,细化项目,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一经批准,严格按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评价。

(三)加强审计工作,完善医院内控监督与评价机制,实现责任落实

为了确保医院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办法和制度的落实,加强院内内控监督管理和监察工作必不可少。因此,县级医院要参照院内内控制度的具体要求,在院内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聘请外部专业审计人员,明确相关职权,对各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及时发现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徇私舞弊、贪污贪墨等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领导层,进行责任追究,并进行制度的完善。

(四)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控制活动的依据,为保障控制目标的实现,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医院应成立由院领导亲自任组长的风险评估小组,小组内成员应由财务、审计、法律、各科室负责人等方面的人员参加,全面梳理医院岗位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业务流程,并随着医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的要求,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形成书面形式的评估报告。

(五)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目前县级医院普遍缺乏内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应将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对现有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促进医院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保障医院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彤.县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才智,2015,07:337.

[2]翟丽波.县级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96.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

(作者单位:安徽省石台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医院管理内部控制
信息技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浅析医疗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