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

2017-05-16徐金艳

财会学习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公经费信息公开

徐金艳

摘要: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国家机构的一个分支,其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给予补助。为了推动法制化国家的建设,促进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事业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的意义、公开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

关键词: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

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是一个专门针对政府信息如何进行公开的法规,其中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及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被列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该条例的正式实施,为预决算信息公开奠定了基础。2008年9月财政部颁布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 (财预【2008】390号)以及2010年3月颁布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1号),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思想、原则、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以及具体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令第621号《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该条例遵循了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要求依照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预算和决算情况。这一规定,将“三公”经费的预决算列入了信息公开的内容。2014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财预【2014】36号),对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根据这一系列的规定,事业单位对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等信息的公开工作已成为长态化的趋势,此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的意义

(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能够规范权力的运行

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能够使财政补助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能够规范事业单位正确行使职权,更好的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經费信息公开能够防止腐败的发生

随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的公开,尤其是“三公”经费信息的公开不断清晰和细化,对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厉行节约和反对铺张浪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财政的资金在监督下使用,有利于防止腐败的发生,有利于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和廉洁奉公意识,更好地使中央八项规定落到实处。

(三)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党的十八大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信息公开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事业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更好参与民主决策,使决策能够更民主、科学和利民,也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更有效的渠道,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的内容

(一)部门预算信息的公开

事业单位作为部门预算的编制主体,也是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安排数,公开本年度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情况,同时将部门预算公开细化到支出功能“类款项科目,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的编制情况以报告的形式加以说明。

(二)部门决算信息的公开

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反映本单位一年来的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情况,是本年度预算安排的执行结果。按照决算公开比照预算的原则,公开本单位全年收入和支出情况,将部门决算应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并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予以公开。

(三)“三公”经费信息的公开

“三公”经费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反映本单位本年度内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的预算安排数和决算支出情况。在对“三公”经费信息进行公开时,要对“三公”经费的预算上下年度安排数和决算执行结果的差异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说明增减变化原因。

三、事业单位做好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

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公开财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去向,能够使财政资金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事业单位做好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有利于本单位利用收入支出预算及决算的执行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的改进,使本单位的各项收入支出的经济活动更加合理合规。

(二)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要完整、真实、细化

事业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要完整,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决算数据,填制相关下发的表格,不重不漏,完整反映本单位收入支出情况。公开的数据要真实、可靠,公开的内容要细化,

(三)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要清晰易懂

事业单位在对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进行公开时,相关公开的内容应当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让社会各界能够清楚了解本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工作量以及资金安排、执行等情况。

(三)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要按照规定的公开时限、公开方式进行公开

事业单位应当在财政部门批复部门预决算后20个工作日内,在政府或本单位门户网站对本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进行公开,并保持长期公开的状态。

(四)建立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协调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协调机制,遇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询问,及时的同财政部门沟通,积极主动的进行回应,做好相关解释和说明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

[2]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

[3]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2014.

(作者单位:昌吉州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三公经费信息公开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远东运动会募捐机制探析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固体废物全产业链信息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