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

2017-05-16王鹏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计算机创新

王鹏

摘 要:针对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对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培养目标不符合企业实际、评价体系单一、教师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从而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此,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分别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入手,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44-02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培养目标不清晰。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传统的“211”“985”等重点大学不同。我国重点大学主要是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作为自身定位,同时在师资、科研、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而职业院校作为服务于地方的职业性人才培养学校,其主要功能主要在于计算机“职业”人才的培养。但是,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大背景,很少职业院校思考专业自身的定位问题,即如何构建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否满足计算机企业的实际需求、主要计算机领域研究方向等问题,从而造成很多职业院校千篇一律。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缺乏相关的核心竞争力,专业优势也不明显。

其次,教师队伍创新能力不足。通过对陕西11所职业院校的调研,笔者发现在计算机教师队伍结构方面呈现出两个不同特点:第一,从年龄结构层次来讲,陕西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师资队伍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缺乏中坚力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聘请师资力量方面,考虑到自身办学实力问题,会聘请从高等院校退休的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办学的硬件条件,还可以提升整体的师资水平。而正是这种方式,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缺乏,使得内部教师结构与学校发展形成严重的矛盾。第二,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由于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相对于大学来讲要低,从而导致不少计算机教师只是将职业院校看成是一个教师生涯的中转站,很难在高职院校的岗位上进行潜心研究,更不用谈对计算机学生的创新教育问题。

再次,评价体系单一。结合创新型人才的特征,笔者认为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具备多元化的素质,这不仅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另外在思维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如何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引导计算机教师对这些方面素质的引导,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但是,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陕西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实际的评价中还是延续单一的考核方式,即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以成绩论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得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还让很多学生丧失对计算机的兴趣。由此,转变目前单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二、计算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管理体系,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该模式中,在可操作性的原则下,充分利用高职教学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同时结合学生学分的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进行引导,以此实现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把握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方向主要分为学术型、工程技术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类型。其中,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计算机岗位胜任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自主学习力、岗位适应力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更适合将自身的培养定位在面向计算机行业输送技能新和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比较合适。由此,结合这个目标,再对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等进行相应构建。

(二)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还是必须从教师的师资队伍入手。因此,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出发:

第一,完善教师引进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努力吸引更多高层次水平的计算机人才来校任教,特别是一些具有实战经验的IT工程师,这样不仅可以充实教学队伍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以此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并通过运用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改进和创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引进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增加对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广大的高层次教师在学校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动力。

第二,加强对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对计算机领域来讲,是一个高速更新和变化的时代。在技术如此更新的情况下,计算机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技术变化从而导致计算机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战能力。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可选派大量的情况教师到IT企业、网络公司等进行挂职,同时参加校外实验实习基地,以此加强对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指导作用,改善年轻教师的能力结构,从而为创新队伍的培育奠定实践基础。

(三)以计算机实验课为载体,优化培养方法

对职业院校来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能解决计算机中的实际问题。而在高职院校中,实验教学课作为对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课堂,如何利用该课堂成为创新教育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教学目的角度。实验课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实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以教师为主,学生为中心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而教师以引导为辅的观念。如在教学生如何组建局域网实验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网,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网络组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不同网络的用处、拓扑结构如何设计等。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运用,还可以将知识灵活应用,在原有的知识点上进行创新。

第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以学生作为培养的中心,即在教学中要围绕如何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从而引导学生在计算机故障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系统设计、系统性能评测等部分,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其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四)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构建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改变过去以成绩作为主要考核的评价方式,而转移到以学生学校效果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将考核指标量化,以此使得对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同时制定教师评价的激励体系,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科研等项目,并将科研成果与职称挂钩,以此激励广大的教师参与计算机科研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学分的方式来引导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如在学分中规定学生可在科研、竞赛、课外活动、发明等方面获得学分申请,并计入到创新学分之中。而创新学分又与毕业证书联系,由此大大增加了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等。

三、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必须要从人才培养体系自身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才能系统地改变过去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为职业院校创新教育奠定基础。而職业院校也要打造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才能发挥计算机教师在创新中的作用,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计算机创新,为未来的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阴国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69-71.

[2] 赵妍,苏玉召.面向企业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160-161.

[3] 马丽媛.基于创新型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研究[J].中国市场,2015,(28):188-189.

[4] 周俊平.以赛促教模式在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160-162.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计算机创新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