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钧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7-05-13李胜强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发展

李胜强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宏观创作环境与艺术语境下,艺人如何对钧瓷作品进行更好的设计,真正的使得当代钧瓷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创作应该在充分借鉴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当代创作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艺人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以艺术引领生活,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关键词:当代钧瓷;传承;创新;发展

一、钧窑的历史地位

泱泱五千年的华夏历史,遗留下来大批的珍贵文化遗产,陶瓷便是其中之一,它与中华民族同根同源,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优秀文化之一。作为当代传统技艺传承人,传承的不仅仅是传承传统技艺与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传统技艺与文化的精神。

以钧窑为例,亦是如此。钧窑是北方窑系的重要代表,它厚重、端庄,以釉取胜。传统钧瓷技艺成熟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造型。历经了唐宋的辉煌,元的缓慢发展,明清的式微。当代钧瓷恢复于解放后,在一代老艺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下,钧窑重新被点燃,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形成了当下蓬勃发展的局面。钧窑的显著特点除了绚丽多彩的釉色和厚重多变的器型,更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开创了一种瓷器意境美的先河。这种历经七十二道工序之后,经历了泥与火的涅槃,出窑的作品的不可捉摸性以及神秘性。可以说,这种传统技艺和文化不仅给钧窑发源地神垕的钧窑艺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尤为重要的是,在手作的过程中,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享受。

二、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禹州以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积极实施钧瓷品牌塑造、神垕古镇开发、钧瓷产业提升等,钧瓷文化得到了大力弘扬。生产厂家、从业人员数量显著提升,钧瓷生产实现了诸多突破,如窑炉的成功改造,死环变活环等;交流进一步扩大,专家学者到神垕进行艺术考察,多次组织钧瓷作品到国际展览,省外交流;钧瓷产品的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朝着日用产品和艺术作品两个方向发展,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钧瓷热”。

最近10年,钧窑品牌认知与艺术创作日益受到重视,一些深入人心的作品也使得钧窑艺人备受关注,跻身艺术家的行列。这个时期,也对钧窑的市场表现、艺人作品个性语言的提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任何时期,任何瓷种的进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承,钧瓷造型,如同其他器物一样,是人们表达文化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具体的物质载体,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作品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倾向、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只有传承与创新做的好,才能够使得行业得到真正的发展。传承钧窑技艺,不仅仅是局限于对传统造型的仿造仿烧,一味的去泥古,任由今日的脚步不前。

本人认为,距离钧窑艺术顶峰发展时代宋代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时间的演变过程中,钧瓷艺术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老祖宗留下的珍贵经验之外,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当代钧瓷艺人利用传统技艺,开拓更高品味、更新具象的艺术作品。

钧瓷以型为本,釉为魂。造型上应该大胆创新,充分结合钧瓷瓷种的特点和釉色变化,创作中一系列具有传统精神、又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当代钧窑艺人执着艺术,坚持前行,收获颇多。当代钧瓷艺人大多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或是精于窑炉设计,或是精通造型设计,或是对于釉色颇有研究……行业中出现了不少经典作品和它们背后的佼佼者。

在釉色创新上。传统的釉色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如今,变则思通。行业中还出现了“羽毛釉”等带有革新色彩的釉色,带有雨点形状的淡色斑斓,均匀的在器体上铺开,好似一片片飘落的羽毛,非常漂亮,这种偶然天成的釉色“羽毛釉”,可以说,丰富和补充了当代钧釉。

本人认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术语言与风格的形成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位成功的钧窑创作者,除了技艺,还应重视艺术精神。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艺术语言,依靠自己的技艺特点创作作品。对于钧瓷艺术品而言,每个人的艺术眼光和欣赏角度不一,给每个人的视觉美感不一样,钧瓷的天然窑变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艺术随欣赏者的思想高度而提升其品味。

钧瓷大师积极潜心的创作高端艺术品,既是满足收藏家和高端消费群体的现实需要,也是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精进技艺的一个长期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使钧窑文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传承与弘扬。

三、市场经济与钧窑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年前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希望能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了工匠精神,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追求完美的理念。

最近10年是当代钧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是从业规模、造型突破、釉色革新有了质的变化,成果喜人。当代钧瓷艺人们继续着钧瓷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且出现了不少代表作品,整个钧瓷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钧瓷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知、挖掘和接受。

面对火热的市场经济,钧瓷艺人仍旧要潜心钻研技艺,不断激励创作的热情,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且不可受市场经济的干扰而失去创作的方向,纯粹的市场化的艺术品,会使得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与消费者,而失去自己的思想力和创造力,逐渐丧失一个艺术家的灵魂,艺术造诣自然而然淡化或消失,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永远高于生活,引领生活,引领审美。艺术永远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種动力和信仰。

本人从业20多年,深觉钧瓷行业市场火热、创作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创新有限,造型方面的互相抄袭、储蓄人才力量薄弱等。尤其是后续人才的储备。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一些行将消失的传统技艺逐渐重新得以传承和保护并予以推广,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境。在我的工作创作实践中,尤为亲身体会到当代青年钧瓷力量的培养,这也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窑口合力同心、群策群力,为钧瓷的后续传承打下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

钧窑铜红釉的伟大发现,为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高温窑变釉,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著称于世,被世界陶瓷专家誉为最美的釉色。自然窑变具有人力不能为、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恰恰是人类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瓷种如钧瓷般,承载和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它可以是厚重的君子,也可以是典雅的仕女。它又亦古亦今,集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体为一身,诸多难以兼容的特性在钧瓷身上化为一体。既有质地的古韵,又有釉色的瑰丽。综上,正是许多世界顶级艺术馆、博物馆与藏家收藏、喜爱钧瓷的重要原因。

钧窑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寻求一种途径让钧窑艺术能被广泛认同的高度,是我一直探索的课题,而这种艺术的高度必将是人们精神和生活追求的共同结果和产物。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