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水浒传》中的妇女形象塑造及其成因

2017-05-13史雪艳彭海云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水浒传类型

史雪艳++彭海云

摘要:从女性形象塑造来看,《水浒传》有着致命的缺憾。表现为对于女性形象的“有色”眼光和非典型塑造。小说中,女性形象大体分为三类:英雄类、反派类及贞洁女,她们的命运遭际均比较悲惨。造成女性形象塑造及命運遭际不幸的原因主要在于市民经济的兴起与义利观的变化、文化心理的不良影响以及作家狭隘的女性观念。

关键词:《水浒传》;妇女形象;类型;形成原因

一、女性塑造:《水浒传》的一个缺憾

施耐庵的《水浒传》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究其缘由,其添列“四大名著”之中,无非是因为,小说中的语言文字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小说中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李逵等身份差异、性格不一、却又彼此不重复的108个主要“绿林好汉”群像,为传统中国小说中所少见;小说中各式人物所经历的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他们虽然经历遭际各个独特,但是最后又都被逼无奈、选择揭竿而起,齐聚水泊梁山的豪气“叛逆”故事;最为重要的是,小说深刻反映了一代代中国人文化思想观念中的“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现实诉求和理想愿望。

《水浒传》因为其侠义故事以及对公正平等思想的追寻而广为赞誉,并持续阅读传播。然而,因为历史的、文化的复杂原因,《水浒传》在一些方面同样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瑕疵和局限,对此我们不必讳言。譬如说,小说中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多少存在着“厚男轻女”的创作心理和行为描写。整体表现有二:首先,《水浒传》里出现的大大小小人物有近800人之多,但是属于女性的不到80人[1]。其次,着墨最多的108个主要英雄好汉中,无论是从排座次先后,还是从数量上看,男性都是绝对的主角,占105个,女性仅有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等可怜的3人,当属配角。再次,从核心人物所占的篇幅来看,女性乃至女性英雄也是比较少的,相比于有些男性人物所占的十来回篇幅,由此被读者们津津乐道者,如宋江、武松等,女性人物至多不过一回。

因此,从现代文化思想视野来看,《水浒传》在女性塑造上很显在地令我们感受到对于女性形象的“有色”眼光和局限描述。尽管小说中也出现了不少女性形象勾画和描摹,以及不乏对于她们反抗意识、善良勇猛品性的书写,然而和众多的男性角色相比,几乎没有一位是小说中的“主流人物”。最为致命的一个缺憾是,小说故事内容中凡是涉及男女关系的描写的时候,令人不解的是,作家笔下大都充满了色情与淫欲的叙述。由此,引起我们对于作家创作心理以及心理背后深层次文化原因的追索。那么,如果视角再延伸一点点的话,结合当下女性身份及在社会中所存在的地位、样态的事实,我们重新对《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成因的探究就显得有历史意思和现实意味。

二、《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类别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英雄”女性。譬如说扈三娘、顾大嫂、孙二娘等三位女性,她们属于108好汉“核心圈”。小说中,她们个性豪爽泼辣,智谋双全,武艺高强,像扈三娘单枪匹马活捉王矮虎,孙二娘智助武松,顾大嫂乔装打扮避追查。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肯定,打破了古代文学作品中长久以来女性美貌却纤弱的传统形象,赞扬了女性有胆有智有谋的一面。但是,即使是女英雄,她们的出场次数却寥寥无几,比如扈三娘,她算《水浒传》里着墨最多出场次数最多的女性,但也只在3回中有详细描写。

另一类是“反派女性”。所谓“反派”,主要是指小说里塑造了一些不好的、反面的女性形象,诸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甚至作家把她们描绘成红颜祸水、淫荡女子。如潘金莲,她貌美如花,性情风流,对金钱有种强烈的渴求,偏偏她又命运不佳,阴差阳错委身于武大郎。潘金莲的与西门庆私通并谋杀武大郎的行为实不可取,但是作为一个女子对于物质的追求以及顾影自惜却是正常和让人理解,作家大力贬低此类女性,似不无夸饰。其实,这类女性走上悲惨命运之结局,除了自身有限的欲望,深究其因,更应该唾弃的是社会和文化的捉弄与戕害。

小说中还塑造了一类特殊的“贞洁”女子。譬如林冲之妻,如因生的貌美偶然被高衙内看中,便设计陷害林冲,使其误闯白虎堂,发配沧州。即使如此,林冲的妻子仍然忠贞不二,但是最后还是换来了一纸休书,结果是宁死不屈。对于这类无辜受害而成为悲剧的女子,作者倒是表现出了深切的同情与惋惜。

《水浒传》里女性形象的命运遭际都较为悲惨。她们不论哪一类,不是被梁山豪杰所杀就是被休弃或是转送他人,成为联系男人与男人间情谊的物品,于今天看来可叹可悲。扈三娘功夫高强,最后还是被宋江做顺水人情下嫁给王英。就连她们的貌美红颜,也成了英雄好汉被迫害的原因拿出来渲染,之后又成就了绿林豪杰们的梁山大聚义。在小说中的男性英雄看来,他们漠视女性,不需要因为儿女情长影响他们的英雄气质;他们也不会怜香惜玉,因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他们眼中,女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可有可无,即使多么的智勇双全,也需要依附于男人而生。

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的成因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命运遭际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我们在动情于理解和感知她们的命运以及不公之外,更多地是思索着,到底是什么样的复杂原因,造就了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不公”描写和评价呢?

从经济根源来说,小说所产生的背景,似乎正是宋元较为繁盛的时期,勾栏瓦肆兴旺,市民文化悄然兴起,商人地位上升。随之而来的义利观发生了一些转型,比如阎婆惜、李师师、潘金莲在金钱上与男性的往来,在当时都属于正常情形。作家在此义利观下描述部分女子选择,基本符合了时代精神。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父系社会,女子地位低下,被囿于深闺之中,必须听从父兄之言,不能有自己的自由,也不允许有自己的理想,社会的大多权利都将其排外,被理所应当地认为以恪守礼教,相夫教子为本。另外,不论是儒家礼教还是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都用沉重的枷锁将女性束缚起来,而这些思想在日积月累中被人们所认可,强化。当然《水浒传》是从话本《宣和遗事》演变过来,主要是为了迎合市民低俗的文化需求。

最后,从作家自身来说,“红颜祸水”还是深深烙印于作者的思想中乃至整个封建阶级社会的人的脑中,越是貌美的女人越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使国家动荡不安。男尊女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永远是永恒的真理。因此作者对这些形象用的是单一的刻画,粗略的描写,简单的过场,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成就那些个英雄好汉的助推器,只是男性角色的附庸。而且,我们似乎还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水浒传》作者个人对女性的看法,更是古代男权社会中人们对妇女的观念的体现。对于我们今天观察女性地位及身份仍然有一定参照价值。

参考文献:

[1]汪运平.水浒拾趣[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2.

[2]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水浒传类型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