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

2017-05-13刘馨月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育传承

刘馨月

摘要:传统音乐是在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非当代创作的音乐。中国音乐在被创造伊始,服务于原始的宗教祭祀,它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经过传承,到现在已经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的傳承和发展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音乐课程体系中,欧洲传统音乐文化仍旧占据主导地位,高校音乐教育应尽快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任,建设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本文针对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展开分析研究,分析中国传统高校音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育;传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民族文化形成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鲜活的精神物资,包括文化、民俗等,精神文化伴随着物资文化被创造,这其中也包含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历史文明,凡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年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必是欣欣向荣,都会出现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近年来,中国经济突飞发展,但作为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的中国音乐体系,不但在理论体系构建上落后于欧洲音乐,而且在教育实践层面上也远远不能与欧洲音乐体系相抗衡。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并存的今天,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对其进行定位,成为中国高校音乐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高校中开设音乐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有重要意义。艺术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我国高校开设音乐课程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学习和活动,培养自身的艺术气质,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目前,中国的音乐人才主要是由我国音乐院校、综合类或师范类的院校培养而成的,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高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要担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就要将其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音乐行业和课程体系设置“西化”严重,例如,我们的艺术院校在讲述民族音乐技术和知识时,基本上以西方音乐体系和形式为核心;在专业艺术院校从事的民乐表演中,其内容和形式已不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基本上是以西方音乐体系创作模式来表演。用西方音乐理论来解读中国传统音乐,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这使得传统音乐丢失了它的传统本质,被边缘化。

我国的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传统音乐继承人为目标。我国音乐教育实践的面向人群主要是在校高校学生,这部分人群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一定的音乐素养,落实对这些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对于落实传统音乐继承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音乐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虽然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像西方音乐教育那样完整的体系,但并不是说它没有自己的传承规律,中国音乐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总结出它自己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平等地进入世界音乐文化教育中去。中国音乐属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应该面向传统,与其他有关机构多合作,开展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会和研讨会,跨越文化差异,加强对话、学习、探讨和交流,交换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共同为全世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传统高校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传统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音乐学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学问,人类虽然在几千年前就对音乐进行研究,但真正地把音乐学作为一门科学严谨的对象来研究并提出的却是西方。我国音乐教育引入音乐学,开展音乐学专业教育的时间还很晚,在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研究队伍中,很多是在西方音乐理论为核心的音乐体系下学习并成长的。我国高校以西方音乐理论教学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注重从音乐本体方面培养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忽视了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实践在事实上形成了脱节现象。中国传统音乐在民间大部分发展日趋衰微,面临生存危机。

我国传统音乐源于黄河流域以外的四域音乐、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流入我国的外国音乐。我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学术界要求教育学界关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呼声渐高,他们呼吁继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反对乐队和乐器的西方化,呼吁提高传统音乐的文化自信,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的个性。很多音乐学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出版了多部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论著,为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打下了理论基础。

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重点是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回归。声乐教育是通过声乐艺术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互关联的有机整合。受限于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影响,我国国内音乐教育的最大倾向性问题是西化、崇洋现象严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发音音节就是西方的大调音阶,即do、re、mi、fa、sao、la、xi、do。

(二)对策分析

1.加强音乐教材体系建设

音乐教育回归文化母语,构建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需要立足于现代教育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领悟音乐艺术。为了进一步突出传统音乐特色,传承传统音乐,高校音乐课程应该按照我国母语表达系统来设置音乐教学内容,增设方言课程、传统乐器课程、中国音乐史课程、中国乐理等课程;建设中国传统音乐教材。教材的顺利编写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不能脱离教材,教材编写内容、侧重点和结构安排要符合我们高校音乐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教材的升级改良,探索适合可推广的高校音乐教材。

2.探索适应高校音乐文化氛围的传承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经典的曲种或剧种带入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传统音乐,在教学中引入或借鉴传统音乐学习的经验,结合现代社会多元化音乐背景和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高校音乐文化氛围的传承模式,实现传统音乐艺术形态的正确定位,在多元化音乐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为我国传统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地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奉伶;失位与回归:传统音乐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与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马克斯·彼得·鲍曼;国际传统音乐学院关于世界范围的音乐对话[J];中国音乐;1997年01期

[3]周景春;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4期

[4]田亮;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研究[J];音乐时空 2015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音乐教育传承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