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导读怎么“导”?

2017-05-13宋静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影视剧原著名著

宋静

名著导读是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的一个板块,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提到“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学生名著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乐观:教师少有注重名著导读的教法思考,学生更未真正重视名著的阅读。

一、名著导读教学现状

(一)现行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单篇阅读来完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读名著,在现行语文课程及教科书的框架下,基本上成了一种奢望。

(二)名著导读课过于功利化。教师教学的目标多是围绕考点:如经典片段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写作特色、名著基本文学常识等。教师的引导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应对名著题的考点:针对常见考点进行补充,做题练习。考试评价的导向,使得“背”成为了获取名著阅读试题分数的有效捷径。

(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学生读名著太少。大部分中学生基本上没时间在课内阅读名著,课外时间阅读少且诱惑太多,他们更爱丰富的快餐文化,放弃阅读名著。

二、名著导读课的导向作用及策略

(一)导出兴趣

1.巧抓激趣点

教师要学会抓住名著导读内容中的激趣点引发兴趣。在《简爱》的名著导读课上,我先让学生阅读“精彩片段”部分。精彩片段选取的是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的场景,处于情窦初开的中学生阅读后,就能感到这种爱情的美好,读之甚至有些羞涩。读后便有不少学生非常好奇:“他们的爱情结局是什么?”我便抓住这个点,吊起学生胃口,引起学生的好奇。此后,班上不少女生便找来《简爱》阅读。因此,名著导读呈现的内容点到为止,发人遐思,本身就是一种激趣。教师要学会抓住激趣点引发兴趣,可以是以某人物的形象魅力激发阅读,如武松、保尔 ;可以是以某些精彩情节,如《智取生辰纲》之后发生了什么;可以是以名著作者的生平经历,如高乐基的《童年》;可以是以故事会的形式,如《伊索寓言》……

2.丰富激趣形式

以课内文本为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立足课内选文,辐射经典全篇,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在学生还为英子长大而感慨时引入《城南旧事》的阅读。也可立足于作者,辐射该作者的名篇,談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便适时地引入《朝花夕拾》、《呐喊》。立足课文主题,辐射同主题经典,比如学习科学小品文《绿色蝈蝈》,便可引向同一主题的名著《昆虫记》。以一篇文章的阅读带动一类文章甚至一本书的阅读,有比较中阅读自然会生成别样的乐趣。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分享和运用中体会阅读的价值和乐趣。学校或班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如“名人伴我行”、名著精典片段剧场、作品研讨沙龙、亲子共读名著、家长读书讲坛和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和能力。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学生喜欢一些直观可感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其提供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在名著导读课“《西游记》的跳读与精读”中,以影视剧片头曲导入,将师生都拉入了熟悉的影视剧回忆中。通过观看影视剧中“大闹天宫”片段,让学生归纳影视剧是如何体现“闹”的?随后阅读原著文本“大闹天宫”,得出文本与影视剧的区别,突显原著文本的魅力,这样一对比便激起了学生想看原著的欲望。

(二)导出方向

“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于教育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没有方向的方法只会是南辕北辙。在导出方法前,必须给孩子以方向。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我们首先思考名著阅读的根本意义何在?经典阅读意义在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在于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于培养人文素养,丰富内心世界。以此为目标,名著导读课要落实“导”的方向性。

怎样给学生以导读的方向?答案就藏在教材内容中。先看名著导读的主要构成:名著的基本介绍、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思想情感、写作特色、阅读建议、精彩片段及点评。一部名著具有的深刻丰富内涵,显然这种简略的介绍是不能触及其精髓的,但这却是给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了一个范例、一些方向、一点思考:告诉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阅读、鉴赏名著。所以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编排的内容根本不在于要向学生呈现多么实在而全面的知识,而在于以示范来引领方向,更在于以简单精炼的呈现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名著的阅读和思考。

在《水浒传》的导读教学中,我以人物形象为导向,以人物性格特点及其情节为侧重点,以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读原著。学生在读到李逵其人时,便会将全书中关于他的相关情节进行串连,对李逵形象也会有全面的认识。导出方向,还在于当学生处于困惑不解、倦怠不前时,引导阅读新方向、新思考、新高度。

(三)导出方法

单篇精讲是微观的阅读,精读的方法在课文的单篇精讲精练中已扎实到位。而就整本书、一类书,如名著这样的宏观阅读的方法指导却还欠缺。

对不同类型的书而言,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的策略不仅是精读,还有略读、通读、速读、比较读、寻读、猜读、跳读、再读、写读、序例读、群文读等多种方法。比如读《繁星》《春水》这类诗歌,用浏览的方式肯定不能领略冰心小诗的魅力。用朗读、精读或者是写读的形式,深入感受诗的意境,又将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仿写小诗结合起来,手脑共用。又如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类是长篇巨制,可指导学生用序例读的方法。

比较阅读、群文阅读是一种较好的阅读策略。在《伊索寓言》的教学中,可充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思维方法,从形形色色的寓言故事形象中感受同一角色的不同性格,运用发散思维看到寓言寓意的多样性。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除了方法的指导,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写随笔心得、读后感的习惯。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分周布置阅读任务,作好摘抄、质疑及点评;分时段在班级进行阅读心得交流,最后读写结合,形成读后感或研读小论文。

猜你喜欢

影视剧原著名著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国外名刊名著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网络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