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

2017-05-12彭海燕常国梁叶芝菡胡晓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

彭海燕+常国梁+叶芝菡+胡晓静

摘 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实施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是检验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施工及管护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文选取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对其设计方案、建设效果等进行评价,拟对今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管护等各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走向完善。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效果评价;上水沟小流域

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57-02

我国多年来开展的小流域治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监测评价、监督是水土保持的3项主要内容,但监测评价一直滞后于建设。本项目在对典型小流域进行重点调查、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小流域进行建设效果评价,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问题及未来的工作方向,为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上水沟小流域位于密云水库上游菜食河流域,属于延庆县珍珠泉乡,流域面积29.6km2,包括下花楼、上水沟、下水沟3个行政村委会。流域内山体坡度较陡,坡度0°~5°占0.15%,5°~15°占15.80%,15°~25°占24.33%,25°~35°占28.03%,大于35°占31.69%。区域内植被属典型的针阔混交林类型。山区分布着各种次生林,覆盖率在50%左右,中山阳坡及低山丘陵乔木树种稀疏,主要以蒿草类和低灌木植物为主,间有少量人工林,覆盖率在30%左右。全区域耕地总面积为73hm2,有林地2 196.9hm2,占区域面积的62.41%。草地364.8hm2,占区域面积的10.36%。果园用地144.1hm2,占区域面积的4.09%。水域4hm2,占区域面积的0.11%。荒地354.8hm2,占区域面积的10.08%。其他用地150.4hm2,占区域面积的4.27%。未利用地232hm2,占区域面积的6.59%。小流域总面积29.6km2,水土流失面积20.34km2,占总面积的68.7%。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土壤侵蚀模数为490t/km2·a。

2 小流域设计方案及建设情况评价

上水沟小流域沟道生态治理起点从上水沟小流域与菜食河交汇处至下花楼村,长6 150m。依据不同的生态恢复措施方法,根据上水沟小流域溝道现状特征,总体上分为6个分部工程。针对各分部具体情况设计了沟道纵、横向连续性恢复,浆砌石挡墙修复,湿地恢复与生境构建、沟道整理等措施。

2.1 上水沟小流域与菜食河交汇沟段 为提高沟道行洪能力,恢复沟道连续性,对现有浆砌石引水渠及浆砌石挡墙进行拆除,对沟道内堆积物进行清理,通过地形整理、植物配置改善局部环境。

2.2 下水沟村沟段 下水沟村段沟道左堤顶浆砌石挡墙部分受损,给村庄的防洪安全带来隐患。村民在沟道局部内堆放薪柴、垃圾、废弃物,对沟道存在的一定影响。设计方案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浆砌石挡墙修复、沟道整理等措施。

2.3 上水沟村塘坝段 上水沟村现状水塘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植物茂密,水体清澈。上游形成天然水系,具有小型湿地景观。但周边村民开始开垦耕地,侵占沟道,部分区域出现堆放薪柴、垃圾、废弃物等情况。设计方案对此设计了沟道整理、自然湿地的恢复及生境构建措施。

2.4 下花楼塘坝滞洪区段 下花楼塘坝水塘最深处达7m,在上水沟小流域中具有滞洪功能,早期具有湿地景观功能。近几年滩地利用的越来越多,湿地的生态完整性、自然形态和自然功能几乎丧失。设计方案除保留道路路基挡墙部分外拆除所有硬质浆砌石护砌,以恢复横向连通性,并对塘坝局部进行开凿,在保留的部分浆砌石基础的上、下游侧放置自然石块降低水位的落差,减缓比降,增强沟道的纵向连续性。此外,进行滞洪区及自然湿地的恢复与生境构建。

2.5 下花楼村沟段 下花楼村段沟道因河床多年淤积,使村房比河道低2~3m,存在防洪安全隐患。村民在沟道内堆放薪柴、垃圾、废弃物。沟道两侧都采用浆砌石护砌。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方案中提出了改造村庄交通道路、生态护岸、沟道整理、自然河型构建、生境构建及改建车行桥等措施。

2.6 沟道整理(全流域局部区域) 设计方案设计的措施还包括对全段沟道内各种影响沟道生态系统的薪柴、垃圾、废弃物进行彻底清理,清理工程量达4 900m3。

3 建成后效果评价

3.1 植被 根据调查统计,上水沟沟道的植物多样性指数1.96~2.78。村庄段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因此生物多样性较差。

3.2 水文形态 在水文形态调查中,根据现场情况将上水沟分段,对每段的首末端进行定位和作图。水文形态各级的沟道长度比例,I级(极好)、II级(好)、III级(中等)、IV级(差)、V级(极差)沟段比例分别占到总长度的31.9%、44.4%、22.6%、1.1%和0.0%,以I级、II级、III级沟段为主。II级以上沟段长度占总长的76.3%。该结果说明上水沟水文形态状况较好,受人为干扰较轻。

3.3 水质(物理化学) 上水沟除了2个塘坝,其余沟段处于干涸状态。对塘坝进行了水质监测,并与国家标准中的水质标准对照,发现各月份的水质均为IV类或V类水,并且由浮游植物的监测结果发现塘坝水体属于中度至重度富营养化程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本次选取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设计方案,在收集流域相关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措施布局。措施布局重点考虑了防洪安全、河道生态及景观等方面内容,措施布局较为合理。(2)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建设完成后,区域内植被物种以湿生和旱生为主,植物多样性指数1.96~2.78(村庄段受人为影响,植物多样性稍差)。小流域沟道受断流的影响,水体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到较大影响,无底栖动物。沟道的水文形态状况较好,受人为干扰以较轻为普遍情况。塘坝由于静止、不流动的缘故,水质较差,富营养化较严重。

4.2 建议 (1)规划是小流域治理的总体框架,后期的设计和施工等都在规划基础上,规划的好坏是小流域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内容。(2)小流域地表地下水质,坡面水土流失,经济收入情况等要通过长期监测,取得长期数据,才能更好的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参考文献

[1]叶芝菡,段淑怀,吴敬东,等.北京山区河(沟)道生态监测与评价研究[J].中国水利,2014(10):30-32.

[2]林积泉,王伯铎,马俊杰,等.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70-72.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Fs866断层注浆效果评价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