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阳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做法及成效

2017-05-12方向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

方向

摘 要:该文介绍凤阳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以示范项目创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做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49-02

凤阳县是部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县。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以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为抓手,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优化升级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现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机插、植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保护性耕作、烘干等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以示范项目创建带动全县加快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上新台阶,提升我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1 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地点凤阳县红心镇三里村、七里村、李武村、蔣庄村、岗代村5个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基地水稻种植面积共计1 347hm2,示范面积1 340hm2。水稻种植品种杂交稻C两优、徽两优华占、Y两优900,粳稻品种120-5、太湖糯1号,对比实验用120-5。该县农机推广培训中心按照年初制定计划(项目实施计划),3月份开始逐项落实,于11月25日,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内容。

2 主要做法

(1)抓好示范引导。积极组织项目示范区内4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扎实开展耕种、育、插、管、收、烘等作业服务,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切实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能力,带动机械化稳步发展。示范做好水稻产前机械化育秧、育秧工厂、育秧田块、营养土、秧苗管理、机插田块等示范;扩大高效植保机械多点示范和统防统治(无人机、自走式高地隙喷杆植保机械);突出做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引导(低茬收割、粉碎、匀抛)。

(2)注重技术培训。在示范片举办培训班10多期,培训农民400人次以上。培训主要内容:全程机械化,着重讲解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各个环节的技术路线。前茬作物收割与秸秆处理;机插秧田块准备;机械栽插与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及秸秆处理;烘干入库;下茬作物耕种;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配套等实用技术。

(3)培育市场主体。示范片的农机作业任务主要由4家农机服务组织承担。通过作业补贴、培训指导、签定作业合同等方式重点培育支持4家农机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形成项目区示范片水稻耕、种、育、插、管、收、烘干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模式。

(4)强化宣传引导。县农机局组织编写《凤阳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艺方案》下发到示范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辅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印发技术、培训宣传资料3 000册,刻录技术光盘100张;召开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机械化病虫草害综合防除、秸秆机械化还田演示、粮食烘干等现场会7次,观摩会11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在项目区交通方便要道口树立了4块全程机械化宣传标牌,制作标牌4块、展板1套;利用新闻媒体报道水稻、玉米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推广。在凤阳新闻网、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农村版、滁州日报、农机化网站、安徽农网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了示范县创建活动,扩大模式影响力。

3 主要成效

(1)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全县水稻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今年新增插秧机109台(其中高速26台,手扶式插秧机83台,现代标准化育秧工厂新增12家,机械化育秧流水线48台,新增大型拖拉机(80马力以上)493台,纵轴流带秸秆粉碎收割机528台,全县农机总动力新增近5万kW。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上升到78%。

(2)培育壮大项目区4家农机化服务组织。承担农机作业任务4家合作社的育秧工厂进行改扩建方式,增强服务能力,全面通过我县标准化育秧工厂验收,享受到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水稻产业奖补资金,水稻生产该4家合作社可实现全程托管——耕、育、插、管、收、烘干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模式。

(3)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4)培育造就了一批新农村农业新型适用专业技术人才。县农机推广培训中心结合生产实际,先后举办10余次培训,培训生产技术人员400余人次;组织现场会观摩会累计18次之多,培训农民及技术员合计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 000册,光盘100张;充分发挥示范区辐射作用,使示范区成为了农机实验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宣传、新机具演示、技术培训“五位一体”发展基地。

(5)制定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工艺路线和机具配套方案。指导合作社生产,开展保护性耕作对比实验;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给对比实验机具安装作业监控设备,保证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制作不同作业方式标牌、展示牌指导机手作业,明确作业任务与方式;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水稻生产全过程;研究制定适合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及机具配套方案。

4 结语

在项目建设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对购置水稻插秧机和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发放作业补贴资金。农机推广“五位一体”,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培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地方政府献计献策,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把项目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结合我县出台了农机购置叠加补贴政策(秸秆禁烧),农机服务公司、农机作业合作社新购置秸秆还田等大型农业机械分别给予国家补贴的30%、20%,并对作业还田机械进行作业补贴,鼓励合作社借此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农机推广做好农机作业路线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推广过程中突出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突出绿色增长,推进节水、节肥、节药等关键措施;突出规模经营,整合农机合作社资源,提高服务组织化、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突出技术支撑,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加强了机手职业道德、作业规范、服务水平及安全生产培训,增强主人翁意识。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