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5-12韩莉

农业与技术 2017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生物防治园林植物

韩莉

摘 要:在园林植物管理中,病虫害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如果对病虫害控制不到位,就会使园林植物受到严重的影响。文章立足园林植物管理实际,就如何发挥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与各位同仁探讨。

关键词: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2

生物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从现实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就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1 生物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了解认识不够,难以准确预测

作为园林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有关知识的了解,才能做好此项工作。但是,从现实来看,有的园林从业人员对园林植物病虫害了解不够,没有较好地掌握病虫害多发易发的时间节点,未能准确了解掌握病虫害发生的特点规律等,从而就难以准确掌握病虫害可能发生的时间节点,无法进行有效地进行应对,从而导致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较大。

1.2 知识宣传不够,难以准确防控

作为基层园林管理技术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生物防治技术对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来看,还存在着对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思想上不够重视。有的认为这些知识都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园林工人或群众难以掌握,因此认为可宣传可不宣传。有的则认为这些生物防治技术学起来枯燥乏味,只要会简单的操作就行,不善于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在学习宣传中也就不够重视。有的错误认为采取化学药物控制病虫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方法上比较单一。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生物防治技术宣传手段方面,存在着单一单调的问题,缺乏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般只是采用粘貼和发放宣传单的方式,这样很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也就难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培训上流于形式。在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培训上,存在着重形式、轻失效,重表面,轻实际的问题,培训内容陈旧空泛,培训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设计与管理控制,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这与培训的初衷也就相违背。

1.3 生防菌难以适应野外复杂环境

在试验环境中来看,其环境条件是比较理想的,而野外条件则相对要复杂和恶劣得多,因此,作为在野外环境中如果要应用生防菌,就必须经过筛选鉴定合格,才能真正适应野外多元化的复杂环境。正因为生防菌在野外难以有效地定殖,从而就会影响生防菌应有的防治效果。与田间野外环境中,生防菌的定殖能力较差,也就无法成为生物群体。在引入菌株时,不同时间地点,会产生不同的实际效果,这样就会极大制约生物防治的商品化问题。从这些问题来看,有很多影响生物菌防治的实际效果,如植物、土壤、细菌等因素,哪一种因素都会破坏和降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1.4 生防菌抗药性稳定性较差

抗药性较差。在试验环境中,因为一切条件都比较理想化,因此,生物菌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在野外环境下,其条件要复杂得多,特别是一些农民因为缺乏对这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就会喷洒农药,从而出现大量农药残留的问题,这样就会对生防菌予以致命的破坏,导致生防菌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影响生防菌的方针效果;稳定性不够。生防菌的菌株缺乏较好的稳定性。在野外环境中使用活菌制剂时,经常容易受到土壤、干湿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这样就会影响生物防治效果的稳定性[1]。

2 对策与建议

2.1 提高思想认识,准确预测规律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才能做好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园林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尤其要摸清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节点,从而有效预测,这样就能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将病虫害可能对园林植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2 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防控到位

作为基层园林管理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宣传力度。思想上高度重视。作为园林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生物防治知识技术的重要意义,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才能让广大园林从业人员和农民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并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就能让生物防治技术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方法上力求科学。在生物防治技术宣传方面,要从多种途径入手,坚持传统宣传途径与现代媒体宣传技术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与手段。如利用网络、微信等互联网技术作用,增强宣传的快捷性和有效性,从而确保取得理想的生物防治技术取得更加理想的宣传效果;培训上注重实效。要切实科学规划安排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培训工作,认真设计,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园林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2]。

2.3 以添加法增强生防菌稳定性

为了增强生防菌的稳定性,可以采用添加其他菌种的方式来刺激其产生更多的抗菌素。添加其他菌种。可以通过添加壳聚糖等外来物质,将诱导生防菌添加到土壤中,这样就能够在刺激作用下产生更多的抗菌素;采取混合搭配。针对生防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采取菌株混搭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增强生防菌的定殖水平,提高其防治效果。从当前来看,菌种混合搭配的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防治效果。与单独施用来说,混合搭配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混合搭配的根部具有更强的多样性,这样就能够使生物菌根部更加强壮,其生存能力就会极大提升。通过混合搭配的方式,能够减少土壤、干湿度等因素对生防菌的干扰。

2.4 充分发挥抗性基因作用

任何一种生物基因所存在的劣根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良方式,这样才能使其具有更为强大的基因。要改良生防菌,增强生防菌的抗菌能力。通过增强抗性基因,可以更好地发挥生防技术能力。要与化学防治手段相结合。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生防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并与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以此增强防菌株的积极作用。同时,要考虑到生防技术对化学药物的影响;培育转基因植物。针对菌株抗性基因实际,要采取转基因方式,培育出转基因植物,通过多代选择,以此获得可靠性较强的抗病植物。通过重新分解抗性基因,从而形成新的转基因植物。这种植物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借助不断试验,使抗病植物的稳定性更强;充分利用抗性基因,通过利用菌株的抗性基因,可以充分将新的农药生产出来。要着力改良生防菌的遗传因素,可以极大增强其抗菌作用和竞争力。

2.5 采取以菌治虫、激素治虫的方式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病虫害。这种以菌治虫具有很长的时间,也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推广价值较高。从现实来看,主要可以采取土壤处理、喷雾、诱杀等方式,利用绿色木霉产生抗菌素,并将其用作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这样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昆虫激素治虫。可以采取将自然生物提取出来或是人工合成等方式,利用生物、物理等因子将园林植物植株处理到位,就能够使其产生较强的抗病性,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3]。

3 结语

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从而使园林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作为园林从业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生物防治技术的特点,掌握生物防治的规律,这样就能准确的预测和控制,从而减少病虫对植物的伤害。

参考文献

[1]窦宝峰.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08):10.

[2]龙汉广.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02):36.

[3]梁建根,施跃峰,竺利红.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73,175.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生物防治园林植物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