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

2017-05-12刘景辉梁宏卫徐乃林张雪玲刘紫垠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杂交种区域试验

刘景辉+梁宏卫+徐乃林+张雪玲+刘紫垠

摘 要:该文从辣椒丰产性、熟性、抗病性等6个方面对参试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代号1525品种平均每hm2产量为32 167.kg,比CK1增产 24.22%,比CK2增产39.63%,位列第1位;1541-3平均每hm2产量为28 954kg,比CK1增产 11.81%,比CK2增产25.68 %,位列第2位。这两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关键词: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59-03

鉴定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品种的丰产性、熟性、抗病性、商品性、适应性,为辣椒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2016在陇县城关镇,宝鸡市辣椒专家大院,按不同生态类型进行了线辣椒三系杂交新品种多点次区域试验。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辣椒,参试品种為1564(12412A×40-m-1)、1541-3(12415A×15203)、1541-8(12415A×15208)、1560(26mA×08-30-1)、1561(26mA×08-8-1)、1525(26mA×40-m-1),对照为CK1(宝椒12号)和CK2(陕早红)。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2016年宝鸡市辣椒专家大院区试点3月16日播种,定植前按每hm2施入生物鸡粪2700kg,三元复合肥50kg(N:P:K=16:16:16),尿素10kg培肥地力。2016年5月12日地膜覆盖定植,平均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1株,小区面积28.8m2,每个小区定植160株。7月11日每hm2施三元复合肥4500kg、尿素150kg培垄,然后灌水,10月9日一次采收后拔棵。田间试验数据记录依据国家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执行(下同,略)。

2016年陇县城关镇区试点于3月20日播种,定植前按每hm2施入有机肥37500kg,三元复合肥750kg(N:P:K=16:16:16),尿素150kg。2016年5月22日地膜覆盖定植,平均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1株,小区面积33.6m2,每个小区定植188株。7月20日每hm2施三元复合肥525kg、尿素150kg,9月4—10月11日分3次采收,采收后拔棵。

2 结果与分析

2.1 熟性 早熟品种为1564、宝椒12号,中早熟品种为1525、1541-3、1560、1541-8,中熟品种为1561、陕早红(表1)。

2.2 果实商品性 (1)果形:均为线型品种。(2)果色:均为红。(3)果面:均为皱。(4)光泽:均为亮。(5)辣味:均为微辣。(6)品质:均为较好(表2)。

2.3 丰产性 从鲜红椒椒产量结果来看:陇县城关镇1525每hm2产量为30 260kg,比CK1增产 20.91%,比CK2增产23.35%,位列第1位;1541-3每hm2产量为30 260kg,比CK1增产20.32%,比CK2增产22.75 %,位列第2位;1561位列第3位,1560位列第4位,1541-8位列第5位,1564位列第6位,宝椒12号位列第7位,陕早红位列第8位。

陕西省辣椒专家大院1525每hm2产量为33924kg,比CK1增产27.35%,比CK2增产58.37%,位列第1位;1541-3每hm2产量为27 647kg,比CK1增产3.78%,比CK2增产29.06%,位列第2位;1564位列第3位,1560位列第4位,1561位列第5位,宝椒12号位列第6位,1541-8位列第7位,陕早红位列第8位。

综上所述:2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25每hm2产量为32167kg,比CK1增产24.22%,比CK2增产39.63%,位列第1位;1541-3每hm2产量为28954kg,比CK1增产 11.81%,比CK2增产25.68%,位列第2位;1560位列第3位,1561位列第4位,1541-8位列第5位,1564位列第6位,宝椒12号位列第7位,陕早红位列第8位(表3)。

2.4 试验产量结果分析 从区试产量结果统计分析来看:陇县城关镇1525、1541-3、1561、1560品种之间在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CK1、CK2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41-8、1564、CK1、CK2在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参试品种在1%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陕西省辣椒专家大院1525与其余7个参试品种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41-3、1564、1560、1561、宝椒12号、1541-8这6个品种之间在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陕早红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25与其余7个参试品种在1%水平上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余7个参试品种之间在1%水平上无极显著性差异(表4、表5)。

2.5 抗病性 从2016年10月8日病害调查来看(表6):

病毒病:1541-8、宝椒12号为高抗(HR),1525、1561、1564、陕早红为抗(R),1541-3为中抗(MR),1560为感(S)。

炭疽病:1541-8、宝椒12号为抗(R),1525、1541-3、1560、1561、1564、陕早红为中抗(MR)。

疫病:1525、1560、1561、1564、宝椒12号、陕早红均为免疫(I),1541-8为高抗(HR),1541-3为抗(R)。

2.6 品种纯度 本次参试品种纯度均为100%。

3 品种评价

1525:干鲜两用中早熟线辣椒三系杂交种。果面皱,光泽亮,单果重7.6g,果长13.25cm,果宽1.38cm,果肉厚0.29cm,微辣,品质较好,平均每hm2产量为321 67kg,比CK1增产24.22%,比CK2增产39.63%,位列第1位。

1541-3:干鲜两用中早熟线辣椒三系杂交种。果面皱,光泽亮,单果重4.3g,果长11.78cm,果宽1.11cm,果肉厚0.29cm,微辣,品质较好,平均每hm2产量为28954kg,比CK1增产11.81%,比CK2增产25.68%,位列第2位。

4 结论

结合产量结果统计分析和病害鉴定,我们认为:1525、1541-3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杂交种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我国家蚕多元杂交种推广应用的历史回顾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优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锦润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