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背包旅游安全问题及其防范

2017-05-11李月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安全问题大学生

李月婷

[提要] 背包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深受广大旅游探险人士的喜爱。由于背包旅游自身自由、刺激、冒险的旅游特性,安全问题也一直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大学生背包旅游过程中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背包旅游中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背包旅游;体验自由感;安全问题;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4日

一、背包旅游的概念与特征

背包旅游者,俗称“背包客”,泛指三五成群或者单枪匹马四处游逛的人,也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历史上,他们曾被称作“流浪者”、“漂流者”等。他們的背包明显区别去其他旅行者,背包不仅有行李装备功能,而且还含有睡帐篷、手电等物品,实现露宿功能,比传统手提箱更方便、更有力的支撑旅行者具有流动性质的自助旅游。

二、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背包旅游水涨船高,发展日益繁盛。但目前我国还缺乏专门针对背包旅游的数据统计,资料相对匮乏,背包旅游的市场规模、旅游地域分布、人群年龄等指标都难以用量化的数据来描述和呈现。所以,在国内开展大规模背包旅游的调查势在必行。但是从已知的旅游数据来看,团体旅游在国内旅游的市场占比不足20%,而散客市场,也就是自助旅游占据极大份额,占有率高达80%,其中大多数为大学生群体。从这种发展趋势推测,国内背包旅游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潜力巨大。然而,背包旅游者本身喜爱追求刺激、探险,且往往深入少人或无人居住的区域,所以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高,安全问题频发。

三、大学生群体背包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通过因素分析法发现,致使大学生背包旅游者在旅途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总体分为自然因素和潜在因素两个大部分。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贯穿于背包旅游过程的始终。一方面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的不可控因素,在偶然条件下极容易激发出潜在的问题,例如:天气、地质等自然环境的极端变化可能导致设备或者工具的操作使用出现故障;另一方面旅游的行程安排、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等潜在因素会使本来就恶劣的自然环境更雪上加霜,影响背包旅游者的心理情绪和判断能力。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对旅游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认为旅游可以释放压力、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其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精神的追求与体验。他们的理念就是消费最少的钱,观赏更多的风景。他们在旅途中随性的制定旅游路线,可能会迷路、可能会找不到合适的住宿;甚至有时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吃冰冷的食物、喝冰的水,然而这些往往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主游的经验。总之,自然因素和潜在因素共同决定了背包旅游者对危险敏感程度的高低,进而决定是否能够降低或避免背包旅游者受到伤害的概率。

(二)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安全问题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例如,大学生背包旅游者去雪山或沿海地区旅行过程中会偶遇到暴雨、台风、山火、雪崩、山体滑坡、岩石崩塌等自然灾害,这些突发的极端气候都是人力可控之外的,有时还会遇到传染疾病。这些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或许会给旅游者的身体带来直接的伤害,甚至很有可能会引发旅游者的心理恐慌、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心态的变化导致他们安全感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陷入危险之中。

2、潜在危险因素的作用。潜在的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令背包旅游者陷入危险。一是设计因素。背包旅游者可能会因为事先药物、衣物、鞋子等准备不充足或事中设备操作失灵、交通不畅等潜在因素使旅行进程难以向前推进,陷入窘境,引发危险。例如:有很多大学生背包旅游者喜爱去高海拔内陆区探险,那里昼夜温差较大,如果衣物准备不足,那么就不能很好应对这种状况,极容易感冒,身体受到影响;二是组织因素。尤其女生特别喜欢多人组团自主旅游。其在旅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人员任务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导致不和谐事件发生,降低团体合作效率。单人旅游比团体旅游危险系数更高,根据新西兰登山安全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在新西兰登山伤亡案例中,单人伤亡占整个伤亡比例的73%以上,由此可见,单人背包旅游危险系数更高。

3、旅游者综合素质的作用。旅游者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是否能够感觉到危险存在,进而能够降低或规避危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包旅游者自己的综合素质,他们是面对信息变化和环境不完美的直接处理者,所以要求他们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只有理性看待自己的挑战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以及遵守旅游规则,听从指示,才能获得安全、愉快的旅行体验。

四、大学生背包旅游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背包旅游的旅游特性及背包旅游者的自我挑战性决定了背包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国内背包旅游发生事故数量的逐渐增多,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问题:一是政府的角度;二是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所以,建立背包旅游的安全保证体系迫在眉睫,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府部门应做好旅游安全规范与教育工作。政府立法部门应及时建立健全针对背包旅游的旅游安全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市场经营,政府执法部门还应严格审查组织者资格、严厉打击不具备旅游安全资质的企业,切实维护背包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为背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近年来,我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些户外运动的监管法条,如《国内登山管理办法》,就有对登山组队、计划、装备、组织者资格认定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各地旅游部门应做好旅游安全监管工作。各地旅游监管机构应与气象、地震、水利、交通等相关单位密切沟通,有效配合,及时向社会发布精准、权威的安全旅行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到位,充分发挥安全预警的作用;此外,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对于某些意外高发的旅游区域,旅游部门应及时采取封闭、安全巡查、树立警示牌,告知危险等级,杜绝背包旅行者进入,以此有效规避风险;同时,旅游部门还应做好背包旅游的数据统计工作,建立旅游安全档案、分析反馈数据,根据资料科学制定旅游安全保障方案。

(三)救援机构应做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目前,大部分旅游者如果在旅途中发生意外事故,都会向旅游属地区域的消防、公安、医院等相关部门发出求救,救援人员到达快、时间短、成效高,但是对于背包旅游者,他们大都身处于人烟稀少、位置偏远的荒郊野外,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常驻的救援机构就不能及时响应到达指定地点展开施救,而且普通的救援队伍和救援人员缺少野外施救的经验,专业装备和交通工具规模不够,导致伤亡率明显上升。因此,应成立专门的野外救援机构,配备直升机等专业救援工具,还应加强对救援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抢救能力,保障背包旅游者生命安全。

(四)背包旅游者应提高自救能力。背包旅游者的旅行安全不仅需要旅游部门、政府、救援机构共同努力,更需要背包旅游者自己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曲突徙薪,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背包旅游者应在旅行之前科学制定旅游计划和出游路线,查阅搜集旅游目的地周边的天气情况以及交通情况,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衣物来充实保护自己,力争做到万全的准备;在旅行之中,要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理性看待自己负荷旅行的能力,警惕身边潜在危险因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个成熟的“背包客”。

五、总结

旅行,一种“在路上”的体验,背包旅行自由和冒险的旅游体验,使平时被学业所困惑的大学生摆脱了都市生活的忙碌和压抑,为平淡的生活注入色彩和活力,实现自我的超越和挑战。但是,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在旅行过程中必须重视自己和同伴的人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识。正是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应尽量不要只遵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遇到问题商量解决,避免引起冲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实提升安全意识和旅游者的冒险精神并不背道而驰;相反,它是一个成熟“背包客”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一路上的美妙。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山.偏远农村地区背包旅游安全初步研究[J].安徽表学通报,2007.2.

[2]吴媛媛.背包旅游安全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Sl.

[3]梁海燕.国内外背包游安全研究述评和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

[4]王丰.背包游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辽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安全问题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谈煤矿瓦斯的安全管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