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外贸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研究

2017-05-11易露霞尤彧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对外贸易实证研究

易露霞+尤彧聪

[提要] 本文从广东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和广东外贸出口模式构成两个指标出发,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实证分析,通过贸易模式创新驱动、政府宏观制度创新驱动、内部技术创新驱动和国际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增强外贸企业创新意识,共同推进创新型广东外贸建设。

关键词:创新驱动;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外贸供给侧改革驱动发展路径分析”(项目编号:GD16XYJ30);广州工商学院2016年度科研项目:“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A201602)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2日

一、引言

广东省2016年外贸发展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带来的下行压力,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6年上半年外贸小幅下降,广东省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5.2%,比2015年同期下降0.9%,其中,出口1.78万亿元,增长0.5%,进口1.03万亿元,下降3.1%。2017年广东省外贸的总体态势不仅面临一定的机会,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十分严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支撑,因此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此背景下,牢牢抓住创新驱动的契机实现对外贸易领域转型升级则是提升广东省对外贸易领域效能的一个高效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创新驱动的概念研究。“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这一独特概念的提倡者是US Professor.Michael E.Porter,他在著作《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第一次定义了“创新驱动”这一独特概念,Michael E.Porter认为国家竞争力基于四个主要发展关键阶段,其中的“创新驱动”(ID)是国家、地区和微观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关键的驱动力。

(二)创新驱动的必要性研究。刘志彪(2011)通过研究指出,在后危机时代,创新驱动是一个国家、某一地区和特定微观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发挥枢纽性作用。马克(2013)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是一个经济体获得成长的一个源源不断的新驱动力。洪银兴(2011)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在当前市场经济过程中可以不断挖掘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新活力,因此,创新驱动对于当前中国是必要的。张来武(2013)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的必要性体现在其通过主导活力、完善企业结构从而大大推动区域竞争优势获得的作用机理,因此创新驱动对于当前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是必要的。

(三)实施对外贸易科技发展路径研究。易露霞(2012)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研究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指出完善全面的创新驱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宏观环境,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中的创新必须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立足绿色环保创新,最终实现创新生态链和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促进广东对外贸易发展升级。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创新驱动对外贸转型升级发展的作用机理

从长远来看,传统的“要素驱动”获得核心竞争力发展模式最终将使广东省丧失对外贸易领域发展优势,甚至导致经济陷入停滞不前的窘境,因此需適时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依靠技术创新、外贸制度变革等获得核心竞争力,推动对外贸易领域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一)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就是将生产活动与知识信息相结合,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其在外贸效益产出增长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首先,技术进步可以转变对外贸易领域产出增长方式自身效益。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同时对外贸企业的原料成本、出口商品质量等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可以相应得以提升,因此通过“软要素”,促进外贸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推动对外贸易领域产出的增长;其次,技术进步可以改善对外贸易领域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促进行业结构的重构和升级,从整体上提升对外贸易领域产出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领域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二)QLI创新机理。Alblas(2012)通过研究荷兰经济模型,提出QLI(Quality Layer Innovation)理论模型,该模型凸显了微观层面的创新作用,特别强调企业特别是异质性对于科技,质量的驱动力,得出结论:一个经济体的外贸相对优势获得来源于具备异质性的技术和质量层面。从事外贸的企业实际上就是QLI模型中的主导。因此,尤彧聪(2016)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验证QLI理论模型机理在于异质性创新、异质性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作用并驱动了一个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根据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技术创新最终体现在相关产品的创新上,高端创新技术的在一国或地区出口占比多少是衡量QLI创新率的一个关键指标。此外,贸易方式的创新也折射出外贸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程度。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尤其是广东省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点发展地区,E-commerce,特别是Cross-border e-biz)与旧的贸易模式的比率指标可以被用来作为外贸企业的贸易方式创新程度的一个指标。

四、广东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和创新能力衡量指标

出口商品构成可以反映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另一方面,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水平通过贸易模式的创新程度作为研究地区外贸微观企业的国际贸易模式创新能力。

基于此,本文借助广东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和广东外贸出口模式构成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广东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一)外贸出口商品构成指标。外贸商品构成比例(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Foreign Trade Commodity)可以用来衡量外贸发展中商品构成优化度高低的指标,本文使用高新技术产品(High Technology Products)构成比例来反映广东省外贸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水平。具体计算公式是:

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外贸总出口额

p=HTP/E

其中,p表示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E表示外贸出口额;HTP=High Technology Products表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p的变动反映了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它指的是广东省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变动对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变动的情况。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出技术创新水平对出口商品构成升级的作用,从而体现其对推动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

(二)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Foreign Trade Export Mode)可以用来衡量广东省外贸构成变动情况。进入Internet时代,电子商务(E-commerce)利用自身内置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为广东省外贸企业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机会。特别是2014年后,随着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在广东省推广,传统贸易模式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E-commerce特别是近年来的跨境类E-commerce的比例呈现迅猛上升态势。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6年上半年比2015年同期廣东跨境电商增长一倍。

本研究使用GT模式出口在广东省外贸出口额中的比例作为指标来衡量出口市场构成的好坏程度。

Q=GT/E

其中,Q表示外贸模式构成比例;E表示外贸出口额;GT表示一般贸易出口额。

五、广东外贸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基于2010~2015年数据分析

本部分对广东外贸进行基于2010~2015年数据的定量测度,试图揭示出广东外贸发展中具有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说明。对于外贸商品构成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构成比例、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等数据来源于2010年至2015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以及个别数据来源于广东当年的统计公报。

(二)定量测度发现。基于定量测度数据,通过对各具体指标体系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以下各图所示,并进行相关分析。

从图1和图2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在广东的外贸出口商品出口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753.39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2,720.23亿美元,其中2014年略有下降,从这六年的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在广东的外贸出口商品出口额总体攀升。从广东的外贸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占广东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来看,这个指标从2010年的38.7%到2012年的38.50%这3年平均值都稳定在38%左右,其中2011年下降到37.1%,而后在2013年实现突破达到目前最高值40.2%,在2014年又再次下跌到35.7%,2015年恢复上升趋势,上升到了38.9%,基本和2010年至2012年的平均值持平。由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可知,广东外贸出口商品的构成在不断地优化中,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不断扩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从其中的两个下跌来看(即高新产品出口比例在2011年下降到37.1%,2014年下跌到35.7%),以及2014年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额再现下降这几个事实再次印证了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对广东外贸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的评论。(图1、图2,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下同)

从图3与图4出口模式构成比例指标的来看,一般贸易模式出口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总体趋势,从2010年的1,492.16亿美元,一路攀升到了2015年的2,523.35亿美元,可见,一般贸易出口模式对于广东2010~2015年的外贸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走势来看,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在2012年出现小的回落,但很快在2013年迅速恢复到33.7%,之后两年间保持38.6%~39.84%较高的增速。可见,一般贸易模式在这六年来占逐渐重要地位的趋势十分明显。(图3、图4)

从图5与图6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在2010~2015年这六年期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发展特征,2010~2012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特别是2011年迅速从2010年的2,755.75亿美元上升到3,115.15亿美元,第二阶段是2013~2015年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呈现放缓趋势,从2013年的3,234.2亿美元到2015年的3,199.56亿美元,出现滞涨和下滑趋势。另一方面,从图表4-6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整个广东出口额2010~2015年的六年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60.8%下降到2015年的48.15%。可见,近几年来,珠三角加工贸易处于GVC*(Global Value Chain)的微笑曲线底部,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这一类的比较优势正在微笑曲线的变化中消失,从数据上看,以2010年为分界点,广东加工贸易模式的主导地位已经动摇,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形成新的模式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图5、图6)

六、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外贸必须推进创新驱动促使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本文从广东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和广东外贸出口模式构成这两个实证指标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的创新驱动。广东地区的外贸企业必须在外贸市场中的保持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同时不断调整创新驱动战术。广东地区的外贸企业必须实行创新驱动智能管理,公司通过OLI五个阶段,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进行异质性创新,促使异质性技术创新在最大程度上作用并驱动广东地区外贸企业的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虽然创新驱动方向一致性很重要,外贸企业的战术灵活性更为重大。

(二)内部技术创新驱动。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确保“学习优于外资投资”的理念,使得民营生产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创新战略焦点聚焦于可持续性项目的投资上,并通过挖掘内部的系统技术创新理解、执行可持续性项目。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生产企业可以从小微开始,利用民营生产企业学习速度快、规模快速的优势,通过三个内部创新阶段:实验和试行、汇报、学习和缩放等,最终通过自主创新超越模仿,从而实现最佳创新实践。

(三)政府宏觀制度协作创新。政府与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建立协作创新能力构架。保证创建新产品系列遵守法规,借鉴当今世界公司与其他企业和政府的协作创新经验。政府成功地主导外贸出口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估,开发产品,分发产品和分享收入的机制。在这个政府宏观制度协作创新过程中政府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特别是要扶强扶优。进一步研究促进用汇和增加进口的办法。

七、结论

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从2010~2015年数据的分析对广东外贸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目前,广东省外贸发展尽管面临进出口增速有所下降的问题,但构成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势头在2017年1月得以延续。外贸企业通过增强创新意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加快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贸易模式创新驱动、政府宏观制度创新驱动、内部技术创新驱动和国际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共同把广东外贸创新型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与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J].群众,2011.8.

[2]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11.4.

[3]马克.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3.9.

[4]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1.

[5]易露霞.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2.7.

[6]尤彧聪.比较优势、交易成本与广东外贸制度创新驱动路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2016.10.

[7]Alblas.Benefit Microsimulation Models in the Netherlands[J].Economic Modelling,2012.9.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对外贸易实证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