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游戏

2017-05-11颜土州

现代妇女 2017年4期
关键词:讹诈晚餐子女

颜土州

马里喜欢邀请朋友们来家里用晚餐,可是他总是在最后一刻才通知亚萍。其实,妻子并不反对他和朋友聚会,她只是希望丈夫早点告诉她,因为作为职业女性,亚萍得妥善安排好业余时间,可马里的活动往往使她措手不及。于是,气恼的亚萍就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发泄怒气。

一天,她正在厨房忙活晚餐,正巧马里走进厨房,手忙脚乱的妻子发现面包烤糊了,就向丈夫甩去一句:“瞧!这都是你的过错。”马里则耿耿于怀,他也想寻找时机给予还击。一个周末,马里正在修车,亚萍催他快去吃午饭,马里在匆忙中碰翻了一罐机油,这下他可有把柄了:“瞧吧,这都是你的过错!”

由于缺乏沟通和理解,夫妇之间不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心理游戏”便应运而生了。“心理游戏”也像任何其他的游戏一样,需要有对手。不同的是,任何竞技总是有胜有负,而“心理游戏”的结局是双双败北。也就是说,只有夫妻双方认识到他们的“游戏”十分无聊,决定坐下来平心静气地交流、耐心地倾听并相互谅解,这场恶战方会平息。否则,一来一往,有发球的就有接球的,你推我挡,互不相让,任何裁判都无法令其休战。

除了马里和亚萍的“游戏”以外,我们还常常接触到其他几种常见的“游戏”——

“我为你做出了那么多牺牲,你却……”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情感讹诈,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使用这一武器。尤其是父母,当子女长大了、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意志限定自己时,父母就会搬出这句话,以求继续左右已成年的子女。

进行情感讹诈的一方往往是自卑的人,他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塑造别人。如果“游戏”的另一方不买账,他就会感到被出卖、被遗弃。因此说“我为你做出了那么多犧牲,你却如何如何”,这是在设法让对方有歉疚感。

“没问题。但是……”

人们在推卸责任时常常先说“没问题”,承认自己是有某些责任和义务的,接着又在“但是”上做文章,提出种种理由,把本来应该承担的义务推得一干二净。玩弄这类“心理游戏”的人就是要引起旁观者的同情,其实只要细心地观察和分析,人们不难区分出哪些理由是成立的,哪些是托辞,毫无真诚可言。

“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

一些懒惰的人、无责任心的人、缺乏组织能力的人,要想向别人表明本来他们应该做而实际上并未做到的事,就借口:“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这样既可推卸责任,又能赢得他人的同情。

如果只是偶尔“游戏”一下倒也无碍大局,但有些人几乎将“游戏”变成了行为模式,这就糟了。他周围的人总有一天会厌倦、会抵制。要想维护自己的形象,就让我们直接地、真诚地表达情感和心愿,而不要借助“心理游戏”来掩饰。当你的丈夫提出性要求而你不感兴趣时,请坦率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而不要说“你只对性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周末要求你做出某种特殊努力,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请你不要说“没问题,但是”,也不要说“难道我的麻烦事还少吗”,最好是直接地、明确地告诉他:“对不起,我太累了。这个周末我想和孩子在一起,不想让任何其他事情改变这一计划。”

在人际关系上,正直、真诚是行为之本,而“心理游戏”则闪烁其词,欲盖弥彰。

(摘自《分忧》) (责编 微子)

猜你喜欢

讹诈晚餐子女
“斑点”狗的晚餐
兔子的晚餐
Tomb-sweeping Day
从《讹诈》中的语用策略透视权势博弈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以盗窃机动车牌讹诈车主钱财的行为应定何罪
偷吃大象晚餐的兔子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