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

2017-05-11周海亮

现代妇女 2017年4期
关键词:指指毛绒玩具公共汽车

周海亮

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30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對她妈妈说:“我要坐在那里。”

我愣住了。

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

“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

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在那里,我要坐在那里。”

“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

“不!”小女孩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如果我把座位让给她,那么,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

我想起一个词:教养。

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

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

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

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

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

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摘自《今日文摘》) (责编 拾谷雨)

猜你喜欢

指指毛绒玩具公共汽车
魔法棒
缩略词
飞机与公共汽车
乘公共汽车
乘坐公共汽车出门
国际空间站的新“居民”
毛绒玩具巧清洗
欢乐指指看
集萌社
毛绒玩具巧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