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家抗癌女到古诗词“网红”:白茹云的诗意人生

2017-05-11周丽婷

现代妇女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红舞台诗词

周丽婷

凭实力站上决赛舞台

2017年2月6日,白茹云从百人团“突围”站在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决赛舞台上。穿着女儿的藕粉色羽绒服,以一句“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亮相。

时间一分分在走,最终她答对了全部9道题目,拿下了285分的高分。尽管以微小的差距败给了姜闻页,但自始至终的微笑,一笔一画的认真,从容淡定的态度,让主持人、评委老师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啧啧称赞。白茹云说:“我想让大家看到,农民不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问稼穑耕种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追求,比如我就爱诗词,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凭实力站在了最后的决赛舞台。”

记者问她对自己的表现感觉怎样?给自己打多少分?白茹云说:“我觉得答得完美!但打分的话,打60分吧。”

“你看,武亦姝她们,穿着汉服,就像从诗画里娉娉婷婷走出来的女子,而我土不拉叽,颜值、气质、服装都与美轮美奂的舞台不搭调、不和谐。”白茹云微笑着自嘲。

尽管她如此说,但她的质朴、笃定、乐观面对苦难人生的态度,让现场的主持人、嘉宾、选手都心疼地哭了。

网友们说:“诗词大会火了16岁的武亦姝,但这位40多岁的农妇让更多人明白什么是诗和远方。”

主持人董卿说:“所有能看到的美都是暂时的、表面的。经历了这么多,她还能笑着说起这些事,能够和年轻人一起挑战自己,展现自己对诗词的热爱。这就是大美!”

我好像很少发愁

无论在怎样的舞台,白茹云始终把微笑、谦和、笃定和自信带给每一个人。有谁会知道,她的人生里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央视的编导要求每个站上决赛舞台的选手开场说一句话。“我觉得说些高雅的诗句与自己不相称,郑板桥《竹石》里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契合我的性格、我的经历。”

白茹云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家,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最后考试时以6分之差,没能走进理想中的学校。再加上家庭的困境,白茹云不再继续求学。回家后,村里小学缺人,白茹云曾被招去代课,但两年后村小学大规模招收师范生,白茹云下岗。之后,她又去北京做保姆。1999年,白茹云从北京返乡结婚。

结婚生子,像许许多多的农村姑娘一样,白茹云过着春种秋收的农家日子。

2011年3月,白茹云感到身体极不舒服,之后辗转多地检查,从县里市里到省里再到北京,7月等到了确诊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这一年,她36岁。

从2011年8月底起,白茹云开始在河北省第四医院化疗。

为了省钱,她早上5点起床,坐一个小时车到县城,再坐一个小时车到市里,再坐一个小时车到邢台火车站,再坐一个小时车到石家庄火车站,再坐一个小时车到省医院。其实,村里有一辆大巴车可直达石家庄,但车票要45元钱,她一站一站地倒车可以省下24元钱。

为了省钱,白茹云住院期间背一包挂面,每天中午,她把鸡蛋放到开水里反复烫两次,再配上开水煮过的清水挂面,滴点香油,就是一顿午饭。

因为丈夫要养家,还要挣钱为她治病,白茹云8个疗程的化疗,总是一个人去一个人回,所有的疼痛也是一个人扛。因为手术,嗓子发哑,鼻子不能呼吸,眼睛不时流泪,耳朵听力不好。尽管这样,谈起自己经历的病痛,白茹云风轻云淡。

我不只是记住诗句

是苦难还是诗歌,让白茹云成为一个人淡如菊、坚韧如竹的女人?应该是二者皆有。

说起诗歌照进白茹云的生活,其实并不美好。

“二弟8岁的时候得了脑瘤,每次病情发作,他就捶打自己的头,我拽住他的双手,但是没法缓解他的头痛。”白茹云说,“弟弟都快把自己的头打破了,看得我又着急又心疼,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开始唱一些诗词歌谣。”就这样,弟弟每次哭闹打头的时候,她就为他背诗。那段时间,白茹云积累了很多诗词。

后来为了生计,白茹云“放下”了自己喜欢的诗词歌赋,直到2011年生病住院的一次“偶遇”,“诗词”再度走进她的生活和生命。

她说:“有一天下午不用输液,我去医院周围转了转,发现一个书摊,看到了《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那时大女儿上初中,我想给她买回去学习。”回去后白茹云就躺在病床上翻看,这一看“一发不可收”,对古诗词的热爱被重新激活。

《诗词名句鉴赏辞典》这本书,每一句话就引出一首诗,大概有近千首,治病期间,白茹云一遍遍地翻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追求。就像周围的邻居爱唱歌、跳舞,我爱诗词。平日里,孩子上学、爱人做工,她一个人在家一边扫地、擦桌子干活儿,一边念诵或哼唱。“诗词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能开解寂寞,慰藉心灵。”说着,白茹云轻扣桌子哼唱起了李清照的《点绛唇》。

白茹云说:“也许别人以为我只是在背诗,其实我不只是记住诗句,常常由一句扩展到一首再到一本书。比如,读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我就去了解赤壁之战,去看《三国演义》。这种学习,提升着我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展着我的视野。”

“学习古诗词,不是做背诗的机器,要走到诗词的深处。初学时,好多诗句不能理解,我就跑到邻居家用电脑去查。”她说,“刚开始觉得大家都在想办法干活兒挣钱,而自己在弄这个,还怕邻居不能理解,就编说玩游戏或者给孩子查资料。后来邻居知道我爱诗词,也就不觉得不好意思了。”

这些年,白茹云会背多少首唐诗宋词,她说自己也没数过。她家中有一个摘抄本,娟秀的字体,一行行、一页页,足有2000多首。“诗词能滋养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我的气质还是土乎乎的。”白茹云又自嘲道。

2013年,河北电视台推出《中华好诗词》,白茹云加入了一个诗词爱好者建的QQ群。在群里和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一起玩“飞花令”“射覆”的游戏,慢慢地,她会的诗词越来越多,看的书越来越多,对诗词的体悟也越来越深。

虽然生活很清苦,但白茹云在诗词里品尝喜怒哀乐。奔波治病期间,她曾在火车上写下一首《江城子》:“病行京广又三遭,似衰茅,逐风飘。干里求医,来往独思寥。只为堂前双白发,长思量,且煎熬。也曾难忍痛终宵,暗神凋,爱难消。心系家中,绕膝小儿娇。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

诗词,让小家庭别有情趣

“生活待我凉薄,我报之以梨涡。”

白茹云写了一篇文章,描写她饱经沧桑的母亲,其中写道:“感谢母亲,这40年来教会我善良正直,教给我勇敢坚强,让我在生活里迎难而上。”“母亲是坚硬的山,是温柔的水,是我们头顶的天。”

每个伟大的母亲都是女儿的榜样。白茹云微笑面对自己的苦难,也给两个女儿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白茹云说:“两个女儿学习成绩都很好,也很懂事。家里条件不好,女儿们都不讲究吃穿,也不爱慕虚荣、羡慕别人。小小年纪能从容面对生活的苦难,谦虚、不张扬。诗词像甘泉,浸润着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也浸润着两个正在成长的孩子。”

前后两次参加比赛,通过电视屏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爱好古诗词的农妇,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人们不由得慨叹、敬佩。

2014年,上了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节目后,她收到一封不寻常的信,那是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的亲笔信。信中说:“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坚强母亲醉心诗书、不畏病魔的乐观精神,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坚韧毅力,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崇高情怀。你对生命的热爱、对梦想的执著、对未来的向往,不仅激励了那些身患重病的人,也为全社会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

“省长能关注到我这么个小人物,我很感动,心里也挺温暖。”白茹云说,“我会坚强地走下去,就像我在电视中离场时说的,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们活着就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

时间不会静止,生活还要继续,白茹云说:“会按着自己的步子往前走,有诗歌陪伴就很幸福。”

(潘光贤摘自《中国妇女报》) (责编 子衿)

猜你喜欢

网红舞台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我要当网红
台上
画与话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