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初探

2017-05-10于丽连

速读·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性教学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于丽连

摘 要: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该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实施教学改革所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来构建师生关系,以启发式、开放式为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重要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开展的,没有切实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很多的情况下不能做到全面的进行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没有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只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以考试为教学的目的等等。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创设问题情境单一或简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任课教师逐渐开始在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课堂教学体现出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躍,创设问题情境单一或简单的现象。目前,在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一些教师对求知情境的创设,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以至于问题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牵强附会。另外,教学气氛不够活跃,未能很好地激起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和火花,未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逐步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但教师主导作用不足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大部分初中数学的任课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也逐步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坚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前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视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反而将教师的教学指引作用抛在脑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足的现象严重。初中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定是要将任课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的主动学习相互结合起来。

3.教学内容补充较多,存在偏离教材的现象

教材作为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教材为支撑,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但仍脱不开应试教育的牢笼。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在教材之外通常补充一些教学内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内容补充较多,提前或者过多补充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与教学大纲、课本知识内容偏离,教材的支撑作用被弱化,偏离教材的现象。

三、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已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学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其必然性在于:

1.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学大纲(初中数学)》都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这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数学学科的发展是创新再创新的结晶,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建立到不断完善,处处凝聚着古今中外无数专家学者的不懈追求和创造。实施创新性教学,才能真正学好富有创新内涵的数学。

3.这是数学教学的时代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十分重要。实施创新性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培养出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和进取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4.这是数学考试改革的需要

鉴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逐步推进,不断改革的初中数学考试加大了对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突出了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创新情境,加强能力训练。总之,实施创新性教学己是迫在眉睫。

四、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1.改革课堂结构,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谈论,使得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表达能力。

(2)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开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动脑筋思考,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开发。

(3)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示使得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以及演变过程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能够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供一些特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向学生讲授如何听课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保证其课堂效率;怎样自己抓住重点,归纳要点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永洪,张红.试论创新教学原则教育探索[J],2005,2.

[2]李树臣,张昌伟.再谈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2005,4.

猜你喜欢

创新性教学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精神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