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考为指导提高案例质量

2017-05-10隆长义

南北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考指导案例

隆长义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要以高考为指导,明确高考方向,提高教学案例质量。笔者分析了高考试题的特点,从知新用新,综合能力,生成性和逻辑性及关注学科素养,鼓励多元思维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考 指导 政治 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82

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参加高考,为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人才。因此,高中政治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一定要以高考为指导,明确高考方向,服从服务于高考,提高教学案例质量。只有这样,资源库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高考试题的特点

(一)突出正确价值导向,“一点四面”体现充分

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一点四面”的考查,注重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认为,“有意识地发挥考试在育人方面的导向功能,发挥好高考对中学教学反拨的指挥棒作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意识。

(二)精选题材,巧妙立意,加强学科能力考查

坚持能力立意的取向,注重发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了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较好地实现了考查目标,对于学科素养的培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突出学科综合能力考查,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水平。强调思维能力的考查,提升思维品质。精选贴近现实、时代感强的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三)科学规范,彰显学科价值,引领课改方向

紧扣高考目标与要求,结构稳定。案例科学规范,难度适中,区分功能显著。试题的情境、问题的设置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注重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试题的切入角度具多样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比较突出,基本没有偏、细的考点。

二、高中政治教学案例的价值取向

(一)学贵在知新用新,考查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结合时代发展,引入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进行考查。其做法是,教学案例引入一个新知(概念、原理等)并解释其含义,要求考生即时学习这一新知,并将这一新知与已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教学案例的特点:新知以概念为主,通常反映社会的新发展;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借助解释是可以学习的;教学案例立意在于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强调综合性,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综合

在情境设置、知识运用、问题设计有机结合上下工夫。避免单纯的知识考核,把知识的考核寓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之中。

教学案例的材料与知识结合的综合性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题题肢有很多语言来自题干信息,不完全局限于教材知识,是材料语言和知识语言的结合,有些甚至超出教材内容;二是主观题的答案组织强调理论知识与具体情境的深度融合,很好地“隐藏”了要考查的理论知识。这要求活用原理还原法,巧解选择题。所谓原理还原法,是指将选项还原为贴近教材的语言表述,并与教材的基本原理进行对比,与教材基本原理相悖的選项,可以认定为干扰项,符合教材基本原理的选项则是正确的。

知识覆盖与能力要求的综合性强。一是关注教材主干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运用。二是注重问题引领,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面对和解决,全面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论证与阐释、探究与构建、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启示我们设问要层层递进,加大知识的整合力度,突出知识间的关联性,将知识按照问题情境的逻辑关系和思维脉络的有序性整合在一起,加强了综合应用能力的检测。帮助学生理清教材没有或不清晰的考点。例如经济生活中的均衡价格、融资、负税人、社会保障体系、产业结构等。

(三)强调答案的生成性和逻辑性,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阐释论证能力

教学案例要求考生依据情境材料和设问指向选取有效信息与课本某一知识结构中的某个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对接,然后依据设问的指向进行逻辑推理而生成答案。突出由设问和情境材料生成答案,拒绝死记硬背。如(2015 全国卷Ⅰ,39-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此题答案逻辑性非常强,层层推理,以理说文,以理答题。高考试题对主干知识的考察,十分注重知识的层次性,一些考生因知识掌握肤浅,不能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引申,造成分析问题缺乏应有的深度,答案大而空,得分寥寥。

构建思维模型,理顺答题思路。模型1.演绎思维模型(共性与个性);模型2.逻辑推理思维模型(原因与结果);模型3.发散性思维模型(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模型4.辩证思维模型(对立与统一)。主观题答案组织的特点——针对性、生成性、逻辑性。(1)紧扣材料和设问,内在一致;(2)整合知识与材料,突出建构;(3)体现过程与方法,环环相扣;(4)严谨与开放并重,尊重个性。答案不是一池浅水,而是三叠瀑、五叠瀑;不强调面面俱到,而是有层次、有逻辑、有纵深;不是单个知识点,而是一个小知识体系。

(四)关注学科素养,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案例突出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察,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比如对经济学部分的推理能力和科技素养、政治学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哲学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生活的人文素养能力的考察。

(五)鼓励学生多元化思维,以开放性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个性化、包容性的思维品质

事物成因具有多重性,案例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呵护学生的个性思考与表达。开放性案例的设问没有标准答案,多采用梯度式评价标准与赋分原则,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

总之,面向高考,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质量,培养科学方法和综合能力,让资源库永葆活力。 [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课题批准号2016cqjwgz3061]

猜你喜欢

高考指导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