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05-10马福寿

南北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数学教学

马福寿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學习效率呢?笔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47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接触高中新课改教学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搞好高中数学新课改,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利用、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式具有互补的特点,各种教学方式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并且,它并不排斥其他的方式。课堂教学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式。教学方式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学生与教师的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种教学方式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加以选择。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要因为担心课堂效率降低而一个人独霸课堂。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环节,而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的压力让很多教师特别是我们年轻教师不敢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是自己一个人独霸课堂,教师先讲知识点,然后讲例题,接着根据例题又出一道类似的变形题。学生还没来得及做完,又开始讲解,最后要进行小结,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只好布置作业,下课。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时间有20分钟,写的时间又是20分钟,学生即使整节课都非常认真地听教师讲,看教师算,可就是没动手,或动手不够,结果课堂上似乎听懂教师讲的,但课后做作业才发现,一个都不会。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担心的低效率的课堂。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再备好学生,了解这节课学生会在哪里出问题,那么有针对性地让他们进行练习,在课堂上犯错、改错,实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对于一些系统的知识点或常见题型、易错题型,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比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效果要好很多。当然,这需要我们下更多的功夫。

六、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总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想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百倍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继续摸索,不断探索,多反思,多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