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2017-05-10宋朝辉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综合素质素质教育

宋朝辉

摘 要:目前,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方面的研究有许多,但还没有形成思路完整、目标严谨、措施系统、评价科学的体系。该文将立足于对高职学生教育现状存在的不匹配、不均力、不兼容现象的研究,着力分析学生成长规律与高职教育规律的统一、高素质与高技能的统一、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关键词: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99-02

任何教育形成均有着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规律必须与特定的教育对象成长规律相统一、相匹配。

1 高职教育的三个统一

1.1 成长规律与高职教育规律的统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迅猛发展。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格或由成人专科学校转型而来,其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或照搬普通高校,或延用了中专学校的模式,尚未完全形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高职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没有建立起与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相匹配、与教育管理体制相衔接的,既突出重点、完善体系又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培养教育模式。该文的评价体系旨在克服高职学生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类型不匹配的现象,着力实现高职学生成长规律与高职学生教育规律的统一。

1.2 高素质与高技能的统一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抓智育硬、抓德育软,抓业务队伍建设硬、抓政工队伍建设软,抓技能培养硬、抓素质培养软的“一手硬一手软”问题,从源头上制约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的评价体系旨在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规律,力图正确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充实素质教育内涵、拓展素质教育外延、畅通素质教育渠道、搭建素质教育平台、整合素质教育资源、完善素质评价体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增强素质教育效果,着力实现高素质与高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统一。

1.3 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更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各高校均加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但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管理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出现了重学习教育轻实践养成、重组织管理轻个体参与的现象。本文的评价体系旨在立足当前高职学生素质状况的分析,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力图破解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难题,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理清培养思路、重整培养资源、构建培养载体、搭建培养平台、畅通培养渠道,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增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实效性。

2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2.1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分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道德法纪素质培养两个模块,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活动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形势与政策讲座、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校规校纪教育、献爱心讲奉献志愿者活动、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教育,党团校培训、推优和阶段培养、社团活动、劳动课教育等活动导向和辩论会、演讲、参观、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的目的。

2.2 基本人文素质培养

基本人文素质培养分语文能力、公共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艺术素养四个方面进行培养,通过文学、诗词、写作欣赏讲座、普通话培训考核、英语培训考核、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历史、哲学、宗教常识、绘画、音乐、书法欣赏等活动导向和演讲、知识竞赛、讨论会、辩论会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会学习、有文化的人的目的。

2.3 身心健康素质培养

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分身体素质培养与心理素质培养两个模块,通过心理知识讲座、社团活动、心理调适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活动导向和体质测试、竞赛活动、心理测查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有健康体魄、有终身锻炼理念、有健全人格即有健康的人的目的。

2.4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就业创业素质培养两个模块。通过开展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训练活动、培養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培养活动、沟通能力、求职能力训练等活动导向和模拟应聘、创业体验训练、暑期就业实践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会合作、会沟通、有诚信、有责任的人的目的。

2.5 科技创新素质培养

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主要从创新性作业、撰写论文、参加学术讲座、技能竞赛、科技创意活动和竞赛等方面进行培养,通过科研活动、科技小发明活动、科研科技讲座、社团活动等活动导向和学术讲座、实践活动、荣誉成果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达到培养有能力的人的目的。

2.6 专业技能素质培养

专业技能素质培养主要由学院教学业务部门和教学辅助部门组织实施,通过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的活动导向和各类实训活动、“双证书”制度等实践育人途径的科学考评,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达到培养有技能、会生存、会发展的人的目的。

2.7 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基于Web应用技术多终端的综合素质培养管理系统,各模块根据考评内容可按月、学期、学年考核赋分,以方便快捷的系统功能实现了综合素质培养过程的考评管理。同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随时把握自身素质培养状况的动态信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动态监督平台。学生在学年末可以全面了解自身的综合素质情况及各模块的素质评价和教主成绩,可根据自制素质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自我调适、自我强化,确定符合自身素质特点和社会、企业需求的就业创业目标。

3 创新程度和理论意义

3.1 拓展了人才培养目标概念的外延

根据社会、企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目标与以满足和谐社会发展需求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六个学会”目标,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中,内化于八个素质培养模块的概念外延中,外倾于活动导向和实践育人的载体和平台中,拓展了人才培养目标概念的外延。

3.2 模塊培养、双线培养、分级递进、分层实施的体系设计

模块培养使学生明确素质分类以及在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明确的模块内涵与培养任务,使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各模块设置了教育者主导作用的活动导向与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实践育人双线,贯穿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实现了理、实一体,相互促进的目的。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将培养任务科学分解,分学期、学年设计教育内容和相应培养载体,实现了学生身心发育与培养教育的一致性。学生素质千差万别,根据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原则,将所有培养目标细化为多个级差,充分照顾大多数、虑及极少数,让每个不同类差的学生经过努力均能实现目标,实现了分层激励、充分发展的目的。

4 结语

科学的考评机制既是对培养效果的检验,又是对培养行为的导向,考评体系设计既体现了全员、全面、全程,又通过学生选择培养类型、活动载体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发展的愿望,坚持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通过简便易行的评价系统,充分实现了培养理念、教育思路、实施载体、考核机制的统一,该文所确立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小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精品文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李小娟.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2013(5):96-103.

[3] 孙卫平,郭心毅.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2):44-47.

[4] 吴轲威.关于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30-33.

[5] 杨雪冬,吴志鹏,王辉.论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7):187-188.

[6] 赵欣.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1(8):88-90.

[7] 左明扬,朱成友,曹艳.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评价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5):64-66.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综合素质素质教育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