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实践探究

2017-05-10杨明凤

南北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实践策略高中地理

杨明凤

【摘 要】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实践的目标出发,提出了改进“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在高中地理应用中的实践策略,希望对改进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过程与方法 实践目标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32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学会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得出“过程与方法”教学的实施效果,从而更好的改进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不在局限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经验的增长。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改进提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建议,旨在促进教学评价工作更好发展,以便教学工作者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实践的目标

(一)收集、分析、处理地理信息能力

进行地理学习的第一步是要读懂地理信息,读懂地理信息不仅是要明白地理信息所包含的意义,更要能够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就是通过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将已知的地理信息进行再整合、处理,能够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地理学习当中去。这一步在地理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地理信息繁多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并为自己所用,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读懂地理信息。

(二)发现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能够分析和处理信息之后,就可以利用這些已知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地理信息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与生活有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挖掘,每条地理信息可能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当然,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解决问题。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学生不仅要能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还要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表达想法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学生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同时要使听者能够理解表达者的想法,表达的语言要做好流畅贯通,甚至是优美。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在高中地理应用中的实践策略

(一)信息加工能力评价

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首先要对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进行评价,高中地理信息加工要求学生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经过这三步加工,学生就能够甄别出地理信息中的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评价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一是看学生能否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取有利于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有效信息,二是看学生能否在众多的数据处理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数据、处理信息,使信息能够直观有效的表现出来,三是看学生能否将自己整理后的信息应用到问题的解决当中去。如根据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至2004年)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理信息,说明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原因。

(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

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是否具备将人类生活实践与地理的关系结合考察的意识;是否具备在考察地理问题时具备正确的人地观,正确的人地观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出发点;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地理科学观念,从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窥得人类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如根据我国南方某地十年来人口总量变化、经济发展总量变化和环境质量变化数据图表,说明该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的表现、形成及其原因。关于学生是否具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主要看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想法是否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做到带着社会责任感去解决地理问题,是否具备科学的人地观,是否能够将课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是否能够准确的运用地理研究方法,能够人类发展的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人类与地理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问题的解决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的使用,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想法越成熟、越完善、越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越具有实践意义,表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三)表达能力的评价

关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价不能只局限在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互动当中,学生表达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关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价也应当全面、客观,主要从以下两个因素看学生表达能力的强弱:第一,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参与的频次高不高,一个爱发言的学生的表达能力通常不会太差,这是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体现;第二,不仅要看学生发言次数多不多、主动性高不高,还要看学生发言的内容是否具备科学性和条理性,以及在发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否正确的运用科学的地理方法,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在阐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条理分明,语言流畅,事理结合,是否具备较强的说服力等等都体现在学生的发言当中。

地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与地理教学实践过程紧密相随。在评价方法上,应着力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使地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交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动力。

总之,“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探究和摸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不断的教学评价反馈改进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实践策略高中地理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