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2017-05-10唐佳

南北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历史问题

唐佳

【摘 要】进入新课改后,课堂提问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但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却存在诸多问题,使课堂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提问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20

“在讲课中不时出现发人深思的问号,能够打开一扇扇闭锁着的心扉,将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这正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最佳心理基础”。课堂提问是中小学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其智能。历史学是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它是一门跨越古今、博大精深的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多角度巧设疑问,多层次地开拓学生思维,从客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很好地启发学生,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好的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没有从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设计问题的难度

许多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是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因此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太简单就是太难。太简单的问题,比如照本宣科地提问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基本上只要通过阅读教材而不用动脑就答出来了,就像平静的水面因没有激起浪花,水面周围就不会产生涟漪一样,对学生的思维没有一点启发作用。所以,这样没有含金量的问题,可以说是无效的甚至是低效的。

(二)提问时目的性不明确

教师设计问题必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如果目的不明确,必定会影响问题的设计,就是设计出了问题必定也是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教师设计问题时就是如此的状况,那么,把这些问题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必定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东南西北。这样的没有目的、没有重点的胡乱的设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提问时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不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要回答问题,必须经过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才有可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历史教学中,由于综合性的问题一般年代跨越都比较长,涉及的人物、事件庞杂,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必然是难度更大,在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拦路虎”,因而思维中断,不能有效的进行思维,所以,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这个主体地位委实不容忽视的。但是,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好,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不到位,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形象,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师的呆板而缺乏激情,必然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根本也真正成不了课堂的主体,本来学生就欠缺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教师的启发、引导如果再不到位,那必然是索然无味,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可能积极的进行思考;学生缺乏了情感的体验和感受,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就如同缺少了思维的运滑稽和兴奋剂,就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必然是低效的课堂。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学。

二、提高提问效果的策略

(一)明确提问要达到的效果

提问是形式,是手段,是方法,而不是目的。内容决定形式,什么样的内容,就要选择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展示;要采用什么形式,要根据内容而定,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因为形式而伤害了内容。不是形式决定内容,而是内容决定形式。教学目的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是不是采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设计什么样的问题、问题如何进行展示等等,这些都有教学目的来决定的;如果没有教学目的这个统领,一切的设计就失去了依据。甚至教师课上对什么学生进行提问、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及更正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技巧等,也是由教学目的所决定的。在历史课教学中,因为年级不同,所教的内容也不同,每一个教学单元和毎一课的教学目的也均不相同,所以提问的形式、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知识性的和对于比较综合性的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提问形式,知识性的就可以由教师口头提问,学生回答即可,目的是要检查学生对知识性的内容的识记情况,以便决定是否继续往下进行教学。

(二)设计层次性的问题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时也一定要遵循这一规律。对于历史学科,大多数学生由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比较陌生,又由于内容的笼统,许多东西只是在课本上提一下,不具体不生动;又因为学生的知识面还较窄,同时还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更多的是一些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知,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表现为表面化,不能对事物有比较深刻的较理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实际的情况——年级越低,这种情况就越突出,就应该更加注意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把学生难倒,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合理的评价对提高问题有效性的巩固

课堂评价是中学常规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是现代教学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评价要“遵循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对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给予合理的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等是最清楚的,在教师指导下,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进行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把学生分出高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自我的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表现、体验、锻炼、进步的机会。教师应先找其闪光点,再适当地指出其不足。评价以鼓励为主,可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的勇气。

总之,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唯有如此,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