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导式工作任务学习方法在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2017-05-10肖宏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肖宏

摘 要:传导式工作任务学习方法应用于汽车维修职业实训课学习,以时下广为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基本操作前提,以学生的自主导向学习和合作为手段,结合企业工作情境和实际操作为参照背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所进行的维修工作任务进行释疑解难,知识传导,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由“适应”企业工作的教学目标变为向“融入”企业工作的教学目标提升。

关键词: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引领能力 工作责任 质量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52-02

1 汽车与维修技术现状及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背景

1.1 汽车与维修技术现状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简单自动行驶机械发展到了机电综合一体化产物。现代汽车已经是一辆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电子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随着现代汽车应用中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克服目前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这是现代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设计创新的必然趋势。一个处于变革中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方法必然伴随着“创新”思维,其结果将直接体现在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学效果上,需要大家来一起来思考和探索。

1.2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背景的探讨

1.2.1 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工作领域看,职业学校学生毕业以后在企业里主要从事技术、生产、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岗位工作;而不是从事企业里开发、设计工作。那么学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能型或操作型人才。具体到汽车维修专业上来说,应该是满足企业对“汽车维修工”的需求。学生要能适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要求,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一个汽修及相关企业满意的就业者。

1.2.2 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中职汽车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可以确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是满足该专业定位要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无论从场地、设备还是师资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形成了针对不同汽车维修教学的多种实训教学科目。实训教学科目由初期的只是在汽车某几个总成(发动机、变速器、起动机、发电机、分电器等)进行认知及简单拆装,发展到现在的总成规范化拆装;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底盘、电气、空调等系统试验台架故障诊断分析;整车电气、机械实训;车辆维护、检测等多科目。 教学方法也从简单的实操训练,发展为既有模块化实操训练、又有机电一体化实训方法、多媒体汽車仿真模拟维修方法、任务导入式实训教学方法、全信息化理实结合检修教学系统等实训教学方法以及企业式维修培训课程实训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虽各有所长,但也存在着各种不足的问题,就此笔者通过反复探索及实践,获得以下一些探索性结论。

(1)实训教学活动。

实训教学活动是课堂实训学习的核心环节。对学生学习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实训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偏重于传授知识。虽然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已学知识,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社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学中时常存在一个老师同时指导20~30人的教学过程,人数过多,从而造成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的匮乏。

由于汽车维修工作的特殊性,我国汽车维修企业里汽车维修工作的主要传统是“师傅带徒弟”,这种方式优点是突出了师傅的工作能力,保证了工作质量。如果把它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将会促进学生这方面发展。而在实训课堂活动上存在“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手跟手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看起来严谨,但与企业传统模式相比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及指导能力的发展。现在许多学校教师在实训课上在尝试运用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在实训教师有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技能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尤其是独立智能型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汽车企业要求的维修人才。

汽修实训教学的形式,应是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合理人数的学生的教学过程(例如教学中笔者感到整车电气实训8~10人一组比较合理)。实训过程以学生自主训练学习为主。通过独立的训练以达成自身维修技能及技术学习能力的获得。

(2)实训指导书。

“实训指导书——实训手册”,是结合教材、实训车间的实训设备及在基于“汽车维修手册”编写的规范化实训操作指导文本。通过实训手册完成实训项目中的工作任务,增强 “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能力。实训指导书编写应突出有效性,力求简单、明了,使学生清楚了解步骤,便于理解及掌握。指导书还包括对实训操作的考核以及对工作过程的评价,作为对学生实训学习的结果检验鉴定。指导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及对待工作质量的意识。

2 “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

基于上述的探索及分析,笔者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命名为“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学生形象地称其为“小师傅工作任务学习”方法。通过在汽车车身电气维修实训学习课中的实际运用,实训课堂教学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收到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初步达到了使学生由“适应”企业工作的教学目标变为向“融入”企业工作的设定教学目标。

所谓“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是基于时下广为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基本操作前提,以学生自主导向学习和合作为手段,结合企业工作情境和实际操作为参照背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识传导等环节,将维修工作任务的进行过程通过教者传递并指导给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它是笔者及其教学组团队结合德国课堂五步教学法,案例引领、任务驱动实训教学法,通用公司企业培训教学等经验基础上而开发出来的具有自己独特形式的教学方法。

2.1 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实训场地由工作场地(实训工位)和学习-休息(学生学习及查询资料、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安排、运用多媒体讲解相关理论及维修技术知识及学生休息)室两部分构成。先由实训指导教师提出故障案例进行情景描述或通过在实训车辆上设置故障案例进行情境展示,然后对接维修工作任务,接下来教师引导并在必要的时候由具体指导小组组织者(组长)执行工作任务的每一步骤:在学生实训手册指导下,进行准备工作→必需的资料查询→车辆检查→维修操作实施(检查、拆卸、检查、检测、安装)→工作结束后质量检查,这一工作过程中由组内排序的下一名学生作为工作助手(相当于组长的徒弟);之后由组长指导该名学生执行工作任务,而其下一名学生作为助手(这时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与后面未轮到的学生进行问题交流),依次进行直到所有学生全部完成实训任务(而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在和教师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流后,到休息室按照学习手册的要求,相互交流此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填写自我评价与工作体会);最后一个步骤是教师考核,这一环节笔者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就是第一个完成工作的学生由教师打分,接下来由上个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开始指导下一个学生并为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由其他学生补充纠正,如果出现打分错误或指导失误则由教师适当减扣指导学生已得分数(这个打分要求指导教师在实训开始时就交代给所有学生),这样做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工作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强化了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和升华。

2.2 “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的特色

2.2.1 设置情境,激发对于工作任务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因素。该方法中,教师不仅以一名教者的身份出现,还有意识扮演一名师傅的身份,甚至在某些环节还要把自己扮演成客户。通过情境引导来对接工作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上车身电气实训课时,教师把每个工作任务的起始实施过程从接车检查开始,内容包括准备实训工具车和专用工具以及检测仪表;车内车主遗漏物品、外部車身状况(如划痕、凹痕等)检查;工具车内配备实训汽车钥匙、发动机舱翼子板布和车内四件套;该工作任务所需更换的部件及耗材、相关维修资料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同时(如检查车辆;开启车门、发动机舱盖、铺上翼子板布及车内四件套等),要求学生思考做这些准备工作的意义(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及对客户的满意程度等等),并相互讨论。

2.2.2 给予学生主导机会,增强学习效果

该方法强调给予学生主导机会,它的突出特色是通过学生指导学生环节,最大化地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熟知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取主动思维能力、指导他人完成工作任务能力(让学生在工作中成为师傅扮演者),并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领悟前人的思维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掌握“师傅”式思维技巧,使工作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为今后成长为机电维修大工打下基础。

2.2.3 树立质量观念,学习沟通方法

该方法要求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里面的详细要求执行每一工作步骤及规范等要求,对必要的检查、检测记录内容进行填写,从而使学生树立质量观念。手册要求学生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学到的东西通过交流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了沟通能力。

实践证明,“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独特互动学习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负责推进实训工作任务的开展,学生作为主体,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通过完成全部工作任务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培养了独立思维和指导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毛叔平.中职学校创新型汽修实训体系建设[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 唐蓉芳.任务驱动探究型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3(4):50-52.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兴趣
浅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