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的运用

2017-05-10程云兰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安全质量运用

程云兰

摘 要:建筑施工是人员密集型高危行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安全质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后台对现场的管理需求,为此中铁四局集团研发了企业版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该文结合三级子公司的实际运用,阐述建筑施工企业应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解析了如何高效率使用和规范操作问题,对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隐患排查系统 运用 安全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39-02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呈现点多面广、管理跨度大、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依靠传统的安全质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为此,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托“互联网+”的网络化平台和科技手段,以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研发出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现了安全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创新了安全质量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管理的不足,减少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作为三级子公司如何把系统切实地运用到施工生产中去,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笔者从系统功能、作用和效果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 系统功能

1.1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

基础信息管理是对系统内的组织机构、用户、角色、权限等进行统一管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三级子公司要建的组织机构有:公司主要领导、公司主管领导、公司分管领导、公司安全总监及公司安质部、工程部、技术中心、试验室、成本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三级子公司所属项目部要建的组织机构有:项目经理、项目书记、总工程师、安全总监等18个固定角色及项目安质部、工程部、试验室、成本部等部门。系统进行管理关系的关联,实现多头管理。通过项目基本信息的维护,明确工程项目是在建、未开工、收尾、停工等状态,项目由哪个领导分管、归属片区、项目施工是否到高风险时段等信息。系统将会自动给具有固定排查频次的对象生成个人的隐患排查任务。

1.2 隐患排查治理功能

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由隐患上报、各级响应、制定整改措施、隐患治理并填报记录、验证闭合、消除等节点组成。系统根据规定的排查频次给相关人员自动生成排查任务,并在“待办任务”栏中提醒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排查。排查人员在对应隐患条目排查并将隐患上传系统平台后,系统根据隐患的等级自动将待办信息推送给下一流程的待办人。

1.3 考核管理功能

系统可根据管理办法的扣分规则进行扣分,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智能打分。系统中能查询个人、单位的扣分明细,分别按“未按频次排查、响应超时、整改超时、虚假闭合及被公司、局、外部单位发现隐患”等情况分类扣分,并显示每条扣分记录中的“扣分人、扣分数、扣分时间、扣分原因”等。

1.4 其他功能

系统还开发了查询统计、移动办公和其他辅助功能。

2 系统作用

2.1 管控形式创新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凡涉及安全质量问题往往就是安质部的事情,但系统通过组织机构角色的建立,把对安全质量问题的管理扩大到了组织的各个机构,做到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隐患排查工作中,安全质量管理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了公司“人人管安全、处处有安全”的理念,消除了管控死角。系统开发了移动办公功能,让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处理隐患治理流程,督促相关人员快速高效地完成隐患治理工作。为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所有项目的安全质量隐患排查记录均分类保存在系统内,后期如发现工程存在缺陷和隐患,可精确追溯。实现项目经理部自查、自报、自改的闭环管理,也减少了迎检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2.2 隐患分类、管理分级

系统按通用管理、隧道工程、地铁工程(暗挖、盾构区间)、深基坑、桥梁工程、路基工程等15个专业类别科学地编制了施工中会出现的隐患清单,明确了隐患排查的目标,规范了隐患排查的行为,方便了各层级人员进行隐患排查。系统又将隐患按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共4个等级。系统共列出Ⅰ级隐患242条,Ⅱ级隐患836条,Ⅲ级隐患1 352条,Ⅳ隐患438条。规范了具体工作内容,变原有的随机检查为量化检查,工作规范,管理有序。如果所排查内容在所列隐患清单中查找不到,系统也有新增条目模块。总之排查人员可以把所排查内容清楚地在系统内留下记录。系统按隐患级别规定了流程处理的响應角色和响应时间,项目经理对Ⅰ级、Ⅱ级隐患予以响应;项目部有关领导(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对Ⅲ级、Ⅳ级隐患予以响应。如果项目上自己无法治理隐患,可以寻求公司帮扶的流程。

2.3 量化管理、规范行为

量化隐患排查频次。系统对公司分管领导和项目层级的相关管理人员规定了最低排查频次和排查时间,所有有排查任务的角色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隐患排查,这样就督促了一些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去工地进行隐患排查,还要将隐患排查后的结果立即上传至系统,促进各层级的隐患排查工作变自由动作为规定动作,量化响应时效,明确了排查治理工作中对隐患治理的响应时限和整改期限,相关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现场的隐患整改及系统流程上的响应,参与流程的人都可以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能够按时按质量地完成隐患的整改。

2.4 流程对应、责任绑定

根据隐患等级、项目类别以及具体处理环节的不同,设计了个性化的工作流程,隐患排查治理包含隐患上报、响应、整改、验证、督办、批示等不同的节点流程。流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对应了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内容、处理时限等工作要求,实现了流程与具体情况对应,工作与人员责任绑定。所有节点工作都与具体岗位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推送,从而有效减少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提高了管理效率。

3 配套保障措施及系统运行效果

3.1 建立配套制度,采取多种方式保证系统良好运行

为保证系统的正确使用,开展各层级的培训和讲座共6期,参培训人员达到1 906人。为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根据公司管理模式及特点,制定了《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管理办法》,修订了《安全质量奖惩办法》、《工程项目管理问责办法》等,让制度来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公司专门成立了《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系统》管理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系统使用前的培训和监督各项目的系统平台应用情况,采用交班会通报、交班会视频连线交班、下发文件、召开专题会等方式强力推进系统平台的应用。同时,创建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QQ交流群和微信群,及时传递信息、答疑解惑。

3.2 系统运行的效果

系统从2015年7月开始使用至今,公司共有54个在建项目(不含收尾项目)已上报了22 790多条隐患(其中:Ⅰ级隐患858条、Ⅱ级隐患4 149条,Ⅲ级12 721条,Ⅳ级5 062条),各项工作得到了认真落实,系统平台运行良好。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及时消除了隐患,有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为全面掌控在建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状态提供了科学依据,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该系统已得到了铁路建设单位、地铁建设单位等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同行企业的认同,该系统符合企业管理特点,改变了传统管理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安全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全员安全质量管理的主动性。

3.3 系统需要改进之处

系统还有很多不足之外,如短消息提醒功能,因移动和系统的原因,短信常常接收不到;因为运行时间长,系统内保存的隐患越来越多,运行较慢;隐患的条目清单还有待完善;流程响应时间和治理时间还要更细化等,下一步将结合运用实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持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Z].2013.

[2]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时规定[Z].2007.

猜你喜欢

安全质量运用
脚手架的安全质量控制研究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浅析
浅析土建施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