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农艺相结合与农业生产关系分析

2017-05-10吉丹妮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必要性

吉丹妮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建立,农业发展模型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布局结构,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有了全新的概念,如何结合实际需求,建构完整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以确保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成为了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不仅要改造和完善农业运行机制,也要保证农产品经济效益的优化,值得深入探讨。该文从农机农艺结合在农业生产项目中运行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农业生产中农机结构和农艺结构的关系进行了集中阐释,最后对发展模式予以讨论,旨在为相关项目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机农艺 农业生产关系 必要性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054-02

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技术是最基本的两个参数,只有保证机械使用效率和农业技术的升级,才能一定程度上扩大农业发展规模。也就是说,要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就要结合农机使用规律,确保运行有效的农业技术结构,将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农业整体生产关系的优化以及生产水平的提升。

1 农机农艺结合在农业生产项目中运行的必要性

在农业生产项目运行过程中,要从基本管控结构出发,切实维护整体运行结构,就要保证农机农艺结构的优化融合,强化农机具系统和技术层级的优化运行,切实维护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在农机技术发展进程中,要想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就要充分践行科技兴农的相关政策和运行机制。另外,近几年,我国农机市场的运行模式在不断革新,相应的技术成果也逐渐增多,农业对于农机项目和农艺项目的要求随之增多,要在保证科技化水平综合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同步提升。在农业生产机械化项目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效率提升措施就是技术优化,不仅要有效实现劳动强度的有效化解,也要保证农机农艺项目的综合管控升级。也就是说,要想提升农业发展的进程,就要针对具体问题建构具体分析机制,确保整体管控措施的有效运行,提高农艺农机项目的融合效果,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1]。

在农机和农艺发展进程中,要结合实际管控要求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相关运行维度和运行解构实现最优化项目发展,进一步提升处理机制的有效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建构更加运行的管控模式,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并深度维护制度创新,加快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率,只有有效优化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2 农业生产关系中农机结构和农艺结构的关系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机械项目在生产结构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只有有效协调农机项目和农艺项目,才能更好减少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阻力,确保相关问题能得到有效化解,深度贯彻落实项目处理机制,确保农业技术结构的不断发展,从而建构更加有效的管控机制和管理层级,最大限度升级农机和农艺之间的融合机制,确保农业实现最大化发展[2]。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脱离技术结构和基本参数体系是无法达到升级作用的,因此,需要针对农业发展需求建构更加有效的项目管控系统,保证能将农机项目和农艺结构进行集中融合,提高在整体技术的实效性价值。例如:在水稻种植项目中,要选择配套技术和基本的机具,比如:水稻收割机、行走式节水灌溉装置等。只有提升联合作业项目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提高整体业务的管控能力和综合实力,确保增产增效结构的优化运行。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完整的农业运行机制,确保管控模型和管理层级结构之间能形成良好的运维系统。

在不同类型农业耕种项目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运行结构建构生产作业模式,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技术升级,从而提高整体农业生产质量,技术对应相应设备,能最大化发挥农机农艺融合项目的优势,更好提升农業发展水平。另外,相关部门要给予农业工作人员相应的专业知识普及和培训,确保科学化种植项目运行结构的有序进行,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一流的项目运行体系模型[3]。保证农艺和农机项目的融合,在提升整体农业发展效率的同时,保证作业质量得到优化,也能减少机理的局限性,从而创设有效的处理层级和管控系统。最大化发挥农机技术和农艺项目的融合措施,保证农机化系统管理结构的优化运行。

3 农业生产关系中农机而机构和农艺结构的发展模式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只有保证农机项目和农艺项目的有效融合,才能进一步优化整体控制层级的有效性,并且保证机械结构贴合实际需求,进而优化整体技术结构的融合机制和融合效率,建构完整的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磨合程度。完善农机项目和农艺项目的融合措施,也是保证项目技术结构改进和优化的必然趋势,在整体项目运行过程中,要保证双方适应度和配合度的集中升级,从而建构更加有效且完整的农机农艺融合体系[4]。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整合农机农艺发展框架过程中,也要结合地区自身的发展现状,切实维护整体管控结构的有效性,建构系统化运行模式,保证控制层级和控制要求贴合实际需求,建构更加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确保农业产量和质量得到优化升级,也保证系统化农业环节的建立和维护升级。在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保证农机项目和农艺项目的有效融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技术结构的最优化,保证农业运行体系的为完整度,顺利构建良好的项目发展趋势[5]。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组织农机有效运行,强化农业栽培、种植保护以及水利项目的同时,切实维护专业技术结构,进一步提升针对性的调查和农业项目管控水平。并且在建立农机项目和农艺项目融合机制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中处理和系统化升级管控,首先农机项目开发实施的有序运行,集中扩大适用范围,提升成功方案和运行模式的共享性,顺利增加增产面积,保证农机项目和农艺项目的优质融合。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农机农艺融合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发展诉求,建构更加有效的管控系统,保证管理层级贴合市场实际需求,依靠更加有效的运行方案,大面积运行农机农艺融合机制,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收益,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建华.建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水平[J].山东农机化,2014,15(6):14-15.

[2] 李玉,王林松.农机农艺融合助推农机化发展新跨越[J].湖北农机化,2013,15(6):26-27.

[3] 朱景林.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经验及其工作完善的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5,29(2):7-9.

[4] 曾健.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18(8):170.

[5] 高鹏云,孙淑娟.农机农艺融合应做好五方面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15(2):17-18.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必要性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