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2017-05-10黄云芳陈文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脂法测定氧化应激

黄 娟 黄云芳 陈文莉

(武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黄 娟 黄云芳 陈文莉

(武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T2DN组患者血清内脂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内脂素和MDA明显高于NC组(均P<0.01),T2DN组血清内脂素和MDA明显高于T2DM组(均P<0.01)。T2DN组血清SOD和CAT明显低于T2DM组(P<0.01),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甘油三酯(TG)和MDA呈明显正相关(r=0.418,r=0.475,r=0.359,r=0.427,r=0.518,r=0.522,均P<0.01),与SOD和CAT呈明显负相关(r=-0.583,r=-0.469,均P<0.01)。结论 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同时存在氧化应激,内脂素与氧化应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参与T2DN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肾病;内脂素;氧化应激

糖尿病肾病(DN)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Gulcelik等〔1〕研究提示,脂肪细胞因子可预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内脂素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胰岛素效应的脂肪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和2型糖尿病(T2DM)有关,能够激活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抗胰岛素效应〔2〕。内脂素可在肾脏足细胞合成,血浆内脂素水平在早期DN体内增加,表明内脂素在DN的发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有关DN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探讨DN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45~69〔平均(55.35±9.16)〕岁;病程11个月至11年,平均(7.65±5.25)年。其中无并发症的单纯T2DM组(T2DM组)3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 mg/24 h;临床DN组(T2DN组)30例,均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UAER>300 mg/24 h,肾功能正常,排除原发性肾病,泌尿系感染、高血压、心衰等原因所致的蛋白尿。正常对照组(NC组),均为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的正常人,男15 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2±12.3)岁。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无糖尿病、肾脏病及高血压等病史,3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全部受试者禁食12 h,晨空腹采血测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和C肽,同时取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置-70℃冰箱保存用于内脂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

1.2.2 测定方法 内酯素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深圳晶美公司从美国进口。操作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执行。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CAT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试剂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脂采用酶比色法测定,均采用日本OlympusAU 2700 型自动分析仪检测。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胰岛素和C 肽,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22.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回归。

2 结 果

2.1 3组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比较 T2DM组血清内脂素和MDA明显高于NC组(均P<0.01),T2DN组血清内脂素和MDA明显高于T2DM组(均P<0.01)。T2DN组血清SOD和CAT明显低于T2DM组(P<0.01),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与体质指数(BMI)、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甘油三酯(TG)和MDA呈明显正相关(r=0.418、0.475、0.359、0.427、0.518、0.522,均P<0.01),与SOD和CAT呈明显负相关(r=-0.583、-0.469,P<0.01)。见表1。

2.2 DN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T2DN患者的血清内脂素与BMI、FPG、HbA1c、HOMA-IR、TG和MDA呈明显正相关(r=0.418、0.475、0.359、0.427、0.518、0.522均P<0.01),与SOD和CAT呈明显负相关(r=-0.583、-0.469,P<0.01)。

表1 3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与NC组比较:1)P<0.01;与T2DM组比较:2)P<0.01

3 讨 论

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与DN的发病密切相关〔4〕。人内脂素由473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2 000 D,该分子缺乏经典的分泌性蛋白信号序列,在免疫方面有促进B细胞成熟、抗凋亡作用。内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它能够与胰岛素受体上的非胰岛素的结合位点结合、激活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内脂素具有类胰岛素活性,可以模拟胰岛素作用,刺激肌肉和脂肪细胞的糖转运,抑制肝糖输出、降低血糖,其合成和分泌能改变胰岛素敏感性的激素的调节,与T2DM的发病有关〔5〕。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参与了T2DN的发病,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升高与体内氧化应激的增强有关。 DN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高血糖导致体内氧自由基增多,氧自由基作为类似第二信使的信号分子引起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磷酸化,减弱了胰岛素效应导致IR,IR,IR可上调内脂素的表达,促进内脂素的合成与分泌〔6〕。内脂素增多可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使细胞内NAD(P)H 氧化酶的活性增强,促进活性氧(ROS)的合成增多〔7〕,加重氧化应激。综上,内脂素与氧化应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DN的发生与发展。

1 Gulcelik NE,Usman A,Gurlek A.Role of adipocytokines in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and its late complications〔J〕 Endocrine,2009;36(3):397-403.

2 Sethi JK,Vidal-Puig A.Visfatin 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intra-abdominal obesity and diabetes 〔J〕.Trends Mol Med,2005;11(8):344-7.

3 Kang YS,Song HK,Lee MH,etal.Visfatin is upregulated in type 2 diabetics rats and targets renal cells 〔J〕.Kindey Int,2010;78(2):170-81.

4 Pan H,Yu YR.Influence of fat factor to fun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J〕.J Modern Med,2007;33(1):72-4.

5 王 欣,列 茅,贾伟平.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J〕.上海医学,2007;30(3):221-2.

6 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与视黄醇结合蛋白源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986-9.

7 Liao YJ.Oxidative and diabtic retinopathy〔J〕.Chin Ophthal Res,2007;25(9):710-3.

〔2015-04-04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武汉市卫生计生委2013年度临床医学科研立项(No.WX13C10)

黄 娟(1981-),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肾病研究。

R589

A

1005-9202(2017)08-190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8.034

猜你喜欢

内脂法测定氧化应激
内脂素在脓毒症相关性脏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和脐带血清内脂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