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2017-05-09顾启兵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心理素质

顾启兵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交通问题和隐患,行车安全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归根到底,安全行车的主体在于驾驶员,因此,驾驶员的各项指标都有可能对行车安全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这一指标入手,分析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指标对于日常的驾驶安全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 心理素质 行车安全

引言:心理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评定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让驾驶员在行车途中更能集中注意力,更能促使驾驶员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减少乘客的生命财产损失。由此来看,行车安全能否保障与这一指标的高低程度密不可分。

一、不同的驾驶员之间的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个体因其个人经历与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面对驾驶过程中的各种偶发或常见的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这必然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而言,性格较为果断,意志比较坚定,善于调节控制自我情绪等以上这些特质对于行车安全有着较为积极的正面的影响。首先,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可能不断出现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如:天气突然变得恶劣,交通事故等问题。这些需要驾驶员对现场情况进行较为迅速的判断处理,甚至在对面车辆失控时需要对其他车辆的行车轨迹进行预判。这些都对驾驶员的判断力和反应时间提出了考验。其次,驾驶员需要有坚定地意志谨守底线,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安全为先,不抱有侥幸心理,从根源上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驾驶员的个人情绪对于行车安全也会造成不确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及时对自我情绪进行调节。

二、造成驾驶员个人心理素质差异的诱因

1、驾驶时间过长

在长时间驾驶中,驾驶员连续数个小时高度集中注意力,身体因缺少活动而僵硬,反应能力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仍继续驾驶就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事故。尽管交通法明文禁止连续数小时的疲劳驾驶,但还是有人出于利益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例如很多的长途货运驾驶员,连续驾驶20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因此导致精神不集中,反应不灵敏,同时出现烦躁心理等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2、不可预知因素

出行路上伴随着许多的不可预知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驾驶员的心理状况造成影响,使其难以专注从而产生交通安全隐患。在现实生活中,出行路况复杂,情景复杂,比如路况过于单调不利于使驾驶员精神振奋;盘山路上接连不断的弯道使人烦躁;突发交通事故则会造成慌乱。如果遭遇这些事件的驾驶员心理素质不过硬,就有可能处理失当,做出如恶意辱骂路人,在闹市区飙车等等这些不合时宜的举动,严重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超载上路

近些年来,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其中以大货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为最高。许多营运货车为了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不顾车辆标明的货运限额一味地超额运货。超载上路不仅会在车速较高时导致刹车反应路程增加,同时还给驾驶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公路上驾驶员们不仅要时刻注意着路况的变化情况还需要时刻提高警惕提防交警,这给驾驶员造成了很强烈的精神压力。另外,如果途中被交警截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后,驾驶员可能会带着不满,失落,心急,烦闷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继续驾驶余下的路程,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对社会产生极大危害。

三、如何强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之一,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最基本的尊重,对于驾驶员这一职业来讲,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基本尊重。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要求,规范驾驶员行为标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放松不懈怠。严格遵照交通法规行车,以其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并自觉维护交通秩序。约束自身行为,不挑起矛盾争端,文明礼让。

2、注意提高身体素质

汽车驾驶员对于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来支撑。二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加锻炼,注意饮食均衡。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对提高身体素质有莫大的帮助。

3、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

当意识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时,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我疏导。情绪化的行为通常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而情绪化的驾驶更是如此,所以一个合格的驾驶员要时刻注意保持自己的情绪平稳。寻找一种对自己最有效的疏导方式及时控制情绪,以免负面情绪持续发酵。

4、重复练习,提高驾驶水平

合格的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但在学会驾驶技术的基础上还需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把复杂的一系列的操作动作简化成直觉式的肌肉记忆,从而大幅的提高反应速度减少反应时间。高水平的驾驶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出“直觉式”的正确反应,以免毫无头绪乱成一团,这很有可能成为保证车内人员安全的一个关键。

5、培养正确的驾驶习惯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而一个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使人无意识的遵从。不良的习惯,如:抽烟、喝酒、赌博等均具有成瘾性,一旦形成较难改变,并且会威胁行车安全。因此,驾驶员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不良习惯,将行车安全牢记于心。致力于养成按时锻炼、饮食规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等良好习惯。

6、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教育

加强交通安全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对于违反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的驾驶员进行深刻全面的批评教育,树立正面的典型人物。使所有驾驶员深入了解到交通安全法规的内在意义,深刻意识到交通安全教育绝不是形式主义的危言耸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守好出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7、对驾驶员进行突发情况处理培训

为了提高驾驶员对于各种常见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突发情况处理培训,准备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多次的模拟演练,以保证驾驶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可以做出准确的应对。

四、结束语

全社会的人士都应重视起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让驾驶员在行车途中更能集中注意力,更能促使驾驶员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减少乘客的生命财产损失。为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个合格的驾驶员要在多方面完善自己,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培养正确驾驶习惯,提高驾驶水平,控制自我情绪等。

参考文献:

[1]潘長军,张国真.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子世界,2014,(02):182-183.

[2]朱卫.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和行车安全[J].江苏农机化,2013,(03):30.

[3]暴永新.试论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2,(05):76-77.

[4]赵明刚,张宪霁,刘晟.刍议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J].企业导报,2010,(12):267.

[5]王安琦.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的关系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85.

猜你喜欢

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心理素质
新时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素养及培养对策
夜间驾驶机动车注意事项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低驾龄驾驶人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