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09黎健雄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应用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意义学习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其对于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中学物理教学而言,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被人问先就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就应该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中学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62-02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主观建构,反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1]。当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等,因此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之中。以下本文就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建构主义理论内容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其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较低,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2]。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学习,这与传统教学中重视教师的教学是完全相反的,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Vogotsgy)、斯滕伯格(R.J.sternberg)、科恩伯格(O.Kernberg)以及皮亚杰(J.Piaget)等。维果斯基在认知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的是个体的学习具有现实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两种趋势,而在现实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启发意义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来进行教学,以便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意义建构学习。皮亚杰主张认知学习理论,其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是:儿童的学习实际上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儿童会主动加强对外部的认识,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相应的发展。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中,其强调两个作用的过程,即同化和顺应[3]。同化指的是儿童或者个体将外界环境刺激提供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融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而顺应则指的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的信息和知识对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同化与顺应的主要区别在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但是其实质都是儿童主观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科恩伯格在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认知结构发展条件和性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斯腾伯格等人则就更加强调个体学习主动性在建构方面的重要性研究。

就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学物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大部分为灌输式教学法。虽然近年来新课改的提倡会中学物理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导致学生在认知结构的主观建构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4]。因此,中学物理教师有必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转变自己的教学观点,并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特点分析

1.通达教学和认知灵活性教学

通达教学值得是随机通达教学,其针对的教学任务难度较高,因此适合于高级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指的是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反复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的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进行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时有斯皮罗等人提出的,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来加强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构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5]。相对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而言,随机通达教学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而且强调情境教学,因此更加有助于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灵活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建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的影响下主动加强对知识的主观建构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强调对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重点内容,其强调学生在进行认知结构主观建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主观能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主要利用的是已有知识和问题之间的认知冲突,这种冲突可以较好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观建构[6]。问题解决中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还能够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凶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3.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对情境教学重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物理汽化和液化等知识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平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来进行情境创设,这样可以有效建立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交互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交互式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而合作虚席则指的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合作。交互式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7]。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师生关系越融洽,交流越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越强。此外,交互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设合理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情景教学法不仅能够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将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8]。因此,从这点看,要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中学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能够完成真实的任务,以便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外,情境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提高一定的难度。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教师设置的情境难度需要适当高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以便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挑战,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应该要进行及时地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建立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交流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习到他人身上的有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9]。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难度较大的习题,然后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找到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大家相互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思路,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空间感,让学生能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进行更好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既可以采用三维立体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弥补实验教学中安全性和可行性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欧晓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各种软件来进行真实场地的模仿,也可以利用实时测量技术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同时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视频技术和合成技术来进行实验的设计[10]。当然,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方便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和自主学习,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学规模固定和教学步骤固定等缺陷,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4.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自己对认知结构体系的建立,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和反思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俺知道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学习,如对教学任务中的问题解决私利进行反思学习,对推算过程进行反思学习以及对自己近一段时间来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看清自己的学习现状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合理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和教学反思,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2]孙尊玲.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角下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路径[J].品牌(下半月),2014,(12):210.

[3]马正瑞.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J].民营科技,2014,(12):252-253.

[4]季颖,林波,李宽.基于建構主义理论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5):83-86.

[5]张明娥.建构主义理论与情景教学在助产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07-109.

[6]姚恩全,李作奎.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嵌入模式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06):47-50.

[7]周少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物理课堂目标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294-296.

作者简介:

黎健雄,男,广东省广州市人,1986年出生,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嵌入生活化情境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液体压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