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对幼儿实施“爱的教育”

2017-05-09李佳

青年时代 2017年9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乌鸦爱心

李佳

摘 要: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被爱包围着,使他们无意中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导致有的孩子会由于不适应,产生不合群、乱发脾气、嫉妒他人等现象。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爱的教育。爱是相互的,让孩子们知道,接受爱和付出爱同样使人快乐,只有懂得爱的人才能知道感恩。

关键词:爱的教育;幼儿园教育

一、什么是爱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曾提出:爱的要素是有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组成。

“爱的教育”,就是运用情感交流、影响作用,改变人的心理行为、观点和习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教育目的。

二、如何实施“爱的教育”

(一)用情感交流来感受爱

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生受益。

如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小乌鸦小时候是谁给喂吃的?”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小乌鸦妈妈”。“那来听听《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小乌鸦为什么急急忙忙赶回家?”听完后,孩子们争相回答:“小乌鸦飞回去给妈妈喂虫子吃,因为妈妈老了飞不动了”。我接着说:“小乌鸦多爱妈妈,那小朋友都爱谁呢?”有的说:“爱妈妈”;有的说:“爱爸爸”……我问瞳瞳:“你爱奶奶吗?”他说:“爱”。我又问:“那我们要不要听奶奶的话,能不能打奶奶和爷爷。奶奶每天照顾我们很辛苦,是吗?”小朋友也说:“是的,不能打人,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老师不喜欢的”。我走到瞳瞳身边,小家伙低着头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打奶奶了,也不买玩具”。整节活动在音乐声中进行,孩子们唱的有声有色。我也会结合主题,有计划的把爱的教育融入课堂中,及时和家长们沟通、交流。

(二)用行动体验来传递爱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例如:早上孩子们来园时,我都会蹲下身子来说“小朋友早上好”,然后再抱抱他们;当他们离园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同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

(三)用理解尊重来懂得爱、学会感恩

幼儿教师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去。当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进步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当孩子游戏时,会当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只有懂的爱的人才能知道感恩。

三、实施“爱的教育”要必备的条件

(一)教育者不仅富有爱心,更善于给予孩子爱心

1.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要做一个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我们的孩子,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他们,经常与他们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

2.让孩子学会付出爱

教师的爱是给予。给予孩子们生命的活力,给予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给予孩子们知识、欢乐和力量。久而久之,孩子们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二)家长要做孩子的“爱心”榜样,注意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要为孩子做出“爱心”榜样。记得那个感动千万人的公益广告:妈妈在忙了一天后,回到家为奶奶洗脚,儿子看到后,也端了一盆水出来,说:“妈妈,洗脚。”这广告足以鼓励家长们做好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

(三)幼儿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爱心教育氛围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体现爱心教育的氛围。在幼儿园的装饰环境上,写一些有关爱心的标语,在墙面布置和区角活动中,在墙面上画“小弟弟摔倒我扶起”、“我来帮助你”、“学会分享”等富有浓郁爱心的画;在课外活动或者休息的时间,放一些好听的歌曲,如《我的好妈妈》等,让孩子“沐浴”在有趣、浅显易懂的愛的氛围中,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日久天长,爱心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一年中,可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我爱妈妈”的活动,给妈妈送花并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为妈妈做贺卡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

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少些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更加地幸福,更加地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2版.

[2]陈浩莺,《走向心理康:学校篇》,华文出版社,2002.1版.

[3]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版.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乌鸦爱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爱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