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表委员热议城市治理十大问题

2017-05-09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京津冀垃圾生态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2017年“两会”在京隆重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汇聚一堂、集思广益,共同描绘经济、民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宏伟蓝图。

会议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带来的各种热点问题和治理难题受到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针对城市治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一要求为全国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把城市精细化管理比作“绣花”。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施针匀细、纹理分明,还需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

“精细化管理是符合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刘卫国代表认为,一些以往惯用的“运动式”、“单兵作战型”的管理方法已很难应对纷繁复杂的城市多元需求,甚至在一些顽症难题的整治中陷入“反复回潮”的怪圈。如果说“绣花”要有图样“按图施针”,城市管理的“图样”就是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是根本。邵志清代表认为,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摸清家底、分析预测、精准决策,“政府要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关键是内部数据打通、共享和整合。过去需要处理的事务相对单一,政府部门的分工比较细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是跨部门事务,需要多部门协同。大数据互通是时代的潮流。”

“习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群众的事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多参与,说得特别好。”朱国萍代表说,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基层管理更要从细微处着手,最大程度地汇集民智民力,真正实现供需对接,使社区不同群体都能各得其所。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問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孟松林委员认为,重“面子”轻“里子”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面子”和“里子”?他建议规划先行。韩永东代表认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里子”,要着力补足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张周平委员认为,必须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何健代表认为,要通过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法制化制度模式等手段,形成“面子”与“里子”勃勃生机的格局。

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尤其如此。对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这份“时间表”和“任务书”,资源型城市转型还有不少坡和坎要爬要过。

张大方委员建议,迟一点给资源枯竭型城市“断奶”。他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明显,但是仍未摆脱资源枯竭的困境。如果过早‘断奶,离开了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转型发展可能半途而废,甚至前功尽弃。”张大方委员建议,延长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支持年限,并进一步增加转移支付额度,加大对接替产业培育项目的支持力度。侯凤岐代表表示,国家应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支出较大的实际,继续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转型进程,确保转型取得实效。李再勇代表建议,建立国家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环代表提出“实施定向调控政策,推动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

四、京津冀一体化生态问题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3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到2017年,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河北省是京津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建设京津冀生态支撑区80%以上的任务都在河北。3年来,河北省累计完成造林1546万亩,林业生态率先突破取得了较好成效。河北省代表团提出,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的框架下,由环保部、水利部等部委牵头,组织做好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顶层规划。林金星委员说,发展为了民生,最普惠的发展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蔡奇表示,“要跳出北京看北京。破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要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这个‘牛鼻子,要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更大的空间来解决问题,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治本之策。”北京今年将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河北境内完成1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和4万亩的京津保造林绿化任务。

尹伟伦委员认为,要将北京能够转移支撑河北和天津发展的非首都功能转移出去,为北京生态建设腾出更多空间,同时支援周边省市发展,最终在三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更大生态空间。他说,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着重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建设的蓝图绘制好,确保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完整性,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同时,要研究如何提升北京周边森林的生态质量,利用城区拆迁腾退的空间建设成片森林,大力提升生态功能。方建平代表提出,要建立“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解决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代表、委员们还建议,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建立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天津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准入机制,建立完善河流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

五、雾霾防治问题

2016年,经过多方治理,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6%和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9.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为此发出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最强音。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雾霾治理时表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环保特别是雾霾问题的挑战。目前,我们治理雾霾的重点是针对燃煤、尾气排放、扬尘等。但有科学家说,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因素,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我们治理雾霾更加有效。我们会坚定地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但是也坦率地告诉各位,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对于如何有效治理雾霾,陕西省曹晶等代表提出治理建议:一是加大研究力度,对雾霾产生的真正原因给出准确的科学论断,同时研发解决我国空气雾霾污染问题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二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由各地政府出资,为幼儿园、中小学校室内和教学区域加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保证学生们能够正常进行学习活动。三是在空气环境治理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国家应加大对市场上销售的空气净化类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的监督和管控,支持相关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全力改善生活环境。

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

城乡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设整洁、良好、健康的城乡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龙飞凤等9位代表建议,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正常有序运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系统,推进城乡污水无害化处理和排水管网铺设;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在国家层面进行总体部署,出台相关政策,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内容细化到项目,按项目制定各级奖励和补助标准;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領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宋良华代表认为,要做好基层污染防治工作,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监管执行到位等方面着力,全方位加强环境污染防治。钟勤建代表认为,“绿色发展”不仅是一个理念,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具体方案和行动。从政府层面讲,要制定绿色发展标准、方案和评价体系。

七、智慧城市建设问题

智慧城市是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城市和行业、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代表委员们提交了大量提案和建议。

刘伟代表表示,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存在联通不畅等问题。政府的管理是“条块”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没有形成整个社会的信息互通,建议国家针对智慧城市出台相关的规划方案和指导意见。代表们认为,智慧城市应严格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充分认识经济韧性与城市韧性,汲取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将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理念与实践充分对接到城市治理与规划实施之中,充分认识数字经济与智慧经济;打造智慧城市创新平台群,通过发展智慧经济,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智慧城市是兼顾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是服务目标与解决问题的协同体;智慧城市建设要紧密对接城镇化,围绕“五化”总体布局,构建安全体系,并在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建设中将信息安全放在基础性地位,这是确保所有创新扎实、有效的首位要务。王茜委员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新项目与旧系统的关系;二是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三是上级要求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四是今天的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关系。

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

城镇化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垃圾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不再仅是垃圾的最终出路问题,而是生活垃圾源头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末端无害化的综合管理问题。

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3%,继续稳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将达到700亿件。在快递业持续发展的背后,存在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郑惠强委员说:“快递包装不仅‘大材小用、过度包装,很多企业为了压缩成本还使用‘回料再加工而成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劣质包装材料,极易对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快递包装回收使用率极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国家对快递业、电商的包装规范标准、指导意见还没有明文规定。许婷代表、孙步新委员等纷纷建议,制定国家层面的强制性标准、法规、政策,约束快递公司生产和使用绿色快递包装,并对包装的结构、规格加以规范,对快递包装材料制定标准,原则上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对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要严格限制,逐步禁止使用不可回收、不可降解的材料。同时,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实现快递包装循环再利用。代表、委员们还建议,要充分利用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

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问题,代表们提出了一系列提案,建议以“资源化”技术转变建筑垃圾的处置困境。周小萍代表提出,要把建筑垃圾转化为生态建材,对建筑垃圾加以资源化利用,打造新型建筑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尽快制定建筑垃圾的管理办法,提高监管水平,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处置制定明确的规程和标准,实行“三位一体”的闭合式监管。马进代表建议,确立合理的垃圾分类标准,发挥政府、市场机制和市民参与垃圾处理的作用,共同施策,补足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短板。同时,发挥市民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的监督作用,设计各个环节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体系。此外,在社会大众参与的背景下还需要关注垃圾发现与上报环节,比如可以考虑在网格化管理中增加垃圾发现、报告等功能。

在城市建筑垃圾形势日趋严峻的同时,广大农村的建筑垃圾问题也日渐凸显,出现了垃圾多元化增长,垃圾处理及环保设施设备落后、建筑垃圾存在盲点以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如何处理好垃圾的问题,代表们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垃圾分类方案,推行强制性的垃圾分类。企业应负起责任,管理产品的全周期,回收不了的包装材料应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回收。

九、强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已将推广电动汽车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充换电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这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对此,吴东良等7位代表提出关于强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实施和建立统一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充电设施的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统一充电接口,规范功能和技术指标,增强充电设施的通用性和开放性。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智能服务平台。在政府的监督和指导下,统一编码规范、数据接口、支付标准,建立覆盖全国、信息权威、运行高效、智能便捷的充电设施服务平台。三是方便电动汽车用户找桩、查桩、预约及使用充电桩。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充电电量、充电频次、充电时间、电池性能、充电服务的地域分布、电动汽车的行驶范围等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发放、标准修订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十、资源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更加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等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受到全社會的普遍关注。

吕薇代表认为,近年来,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在推进环境执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推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三个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力度。这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总体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保护和治理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部署工作,既强调了全面综合施策,又突出了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污染源,对环境治理的举措更加细化和具体。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下一步将通过体制机制试点,推开重点地区、重点污染源治理和生态建设,从标准、体制、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在监管方面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的协调机制,落实责任,形成监管合力。在技术开发上加大对节能减排降耗和环境保护等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创新链各环节衔接,加大绿色共性技术研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绿色技术设备的研发力度,为增强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改造提供装备能力。此外,要推进绿色技术研究开发与标准一体化,加强科技对标准制定的支撑作用。在奖惩机制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及其责任权利,建立奖惩分明的体制机制,通过多方面综合发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代表、委员们认为,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各个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路线图,约束性指标要更明确、考核监督要更有效,关键是加强执法监管。

(责任编辑:赵刚)

猜你喜欢

京津冀垃圾生态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