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

2017-05-08陈玉瑶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浮生六记翻译策略目的论

陈玉瑶

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凡行动皆有目的,因此翻译亦由目的支配。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根据译文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从弗米尔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分析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译文的目的;《浮生六记》;翻译策略

一、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末,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功能主義翻译目的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首要规则就是“目的原则”。凡行动皆有目的,因此翻译亦由目的支配。[4]弗米尔认为,翻译目的这个概念实际上有三层意义:它可用来指:(1)翻译过程,亦即翻译过程的目的;(2)翻译结果,亦即译品(translatum)的功能;(3)翻译方式,亦即所用方式的意图。[4]因此,译者必须先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只有目的明确了,有目的地做事,才能事半功倍。目的论的基本准则是:1.译文取决于翻译目的;2.译文在目的语文化和语言中传达信息,将源语和源语文化信息转化为目的语文化信息;3.译文传递的信息,不可清晰地译回原文;4.译文必须内部连贯;5.译文必须与原文连贯;6.以上五条准则的重要性按先后顺序排列,目的规则统摄其他规则。[1]

二、《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其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历记、养生之道记录了他生活的各个方面,读之,语言朴实而又不乏内涵之美;而读林语堂先生的译文,则觉酣畅通顺,没有半点翻译的痕迹。当然,这不仅得益于林老深厚的英语功底,还要归功于其对翻译质量的孜孜追求。如其所说,“余深爱其书,故前后易稿不下十次;《天下》发刊后,又经校改。兹复得友人张沛霖君校误数条,甚矣乎译事之难也。”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由目的所决定。

目的论是针对面向源文的翻译理论而提出来的,所以会强调根据译文目的而改动源文或寻求最合适的译法。[5]在本书的译文中,为了使目的语读者更接近作者,更清楚地了解源文,林语堂先生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其中,增译手法运用最多,目的是对原文的补充说明、衔接上下文。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还对译文进行句序调整。此外,译文还涉及到俗语翻译以及对原文的转译问题等。以下摘取几个实例进行说明。

(一)增译

至癸亥仲春,血疾大发。余欲再至靖江,作“将伯”之呼。

Thus we dragged on till the second moon of 1803, when she had a severe relapse, with profuse discharges of blood.I wanted to go again to Tsingkiang for help.

芸的血疾是老病了,所以用“relapse”表示其病的反复发作,是联系上下文,对译文进行补充翻译,更显其身体虚弱,也使故事读起来更加连贯。

(二)句序调整

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七枝到顶,或九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鹤膝。

Lop off the first three branches from the ground before allowing the next one to grow up, making a bend at every point where a new branch starts off.There should be seven such bends, or perhaps nine, from the lower end of a tree to its top.It is against good taste to have swollen joints at these bends, or to have two branches growing directly opposite each other at the same point.

在翻译时,为了衔接前文的“bends”,译者对“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鹤膝。”这两句话的先后顺序做了调整。

(三)转译

暇日出游,得至吼山,离城约十里,不通陆路。

Once I had the opportunity of visiting the Hushan Hill, which was over ten li from the city and.

这里,在结合上下文和对原文的理解上,译者将“不通陆路”转译为“could be reached only by a waterway”,使读者看了更加明了。

三、结语

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源文的意思,林语堂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对源文进行翻译。译文不仅通俗易懂,读者读起来也全无翻译的痕迹。林语堂在西方推广中国文化方面成绩突出,其用英文创作的作品也深受欧美青睐,可见其英文功底之至深。而他翻译的《浮生六记》也倾注了很多心血,特别是其中所运用的各种翻译策略,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卞建华.传承与超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沈复.浮生六记[M].林语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薛莲.从中西方文化与目的论看《浮生六记》的翻译[J].合肥:合肥学院学报,2006.

猜你喜欢

浮生六记翻译策略目的论
《浮生六记夜读》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书虫来袭:《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不妨踏歌而行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浮生六记,一梦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