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历史上那些有名的错字

2017-05-08踽踽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观鱼花港孔府

踽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源远流长。但中国历史上却有很多出名的错字,而这些错字并非出自庶人之手,大部分竟是名人之笔误。不信?一起来看看吧!

天下第一错字——“避”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因为此字一是影响大,二是由皇帝所写,而且确确实实写错了,也找不出合理的解释理由。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而此错字出自康熙之手,这是康熙的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据说,后来,乾隆皇帝看出了问题,于是用满、汉、蒙、藏、维五种文字,另题了一块“避暑山庄”鎏金匾,挂于内午门上。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康熙写的错字不只“避暑山庄”一处。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都喜欢到处留字,在全国不少著名景区都能看到康熙的御笔,所以,至今人们仍能看到不少康熙皇帝的错字。如在著名的景区杭州西湖,就有康熙书写的错字——“鱼”,这个错字最有说法。“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而“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魚”字下面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写错。因为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4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上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生活了。后来,乾隆下江南时,还曾和诗一首,“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刻于碑后,成为一段佳话。

令人叫绝的错字——“富”与“章”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此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会弄出这种笑话呢?其实这并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这两个错字,不仅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据说孔府的错字“富”是神来之笔,系仙人指点。相传在孔子的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看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而“章”的写法据说与纪晓岚有关,当年纪晓岚应邀给孔府写楹联,但“章”字写了多遍皆不满意。后来纪晓岚在睡梦中看到有一老者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纪晓岚当即醒来,挥毫泼墨,把“章”字的一竖写出了头,意境一下子全出来了——“文章通天”且用在孔府的大门上十分贴切。

“碑”字少一撇——林则徐自寓丢“乌纱”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清代始称“碑林”,是习书者都想朝拜的地方。在碑林内,可以找出很多缺胳膊少腿的“错字”,而最大的错字则是“碑林”中的“碑”字,上面竟然少写了一撇。这个字同样出自名人之手——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林则徐在赴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到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林则徐为什么有意把碑字写错?有人认为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頭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然而,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不过,从书法艺术上来看,“碑”字少了一撇,倒使结构更匀称,字体更稳当了。

猜你喜欢

观鱼花港孔府
羁粤感怀步胜公韵
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中部花港组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陈观鱼的关停生活(中篇小说)
花港过马一浮先生纪念馆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三境型”植物群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