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美育素养 滋润学生人生

2017-05-08周玉升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美文美育

周玉升

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靈。

新课标也提出:“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们要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 受到美的熏陶, 完善自我, 在心理、 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

一、研读教材,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的抒情色彩,不仅具有典范性, 而且各具特色: 有的形式优美,讲究韵律格式 ;有的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 有的景观性美,浓墨重彩描绘美丽画面;有的人文性美,满怀深情歌颂爱的奉献, 这些,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 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就如《趵突泉》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一夜的工作》的社会之美催人奋进、感人至深;《颐和园》、《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之美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欣赏, 从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强美的欣赏与享受。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二、整合课程,让学生主动体验美、创造美

开展美育教育,要积极地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学科优势,紧紧围绕美育目标,形成学科间、课堂内外、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教师用美术图画,引导学生欣赏画面,感受桂林山水之秀美;用地理之眼探求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及美丽传说;用赏析性语言品读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有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美读课文,畅谈感受。学生多感官感受到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情感, 从而激起心中美好的情感, 产生思想感情共鸣, 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 获得启迪和教益。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 这时教师就应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 既是一种欣赏, 又是一种再创造; 进行写作练习, 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即兴演讲,发表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可个人表演,用艺术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可集体展演,多层面展现文本的内容,表达对美的体验与感悟;比如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教学《火烧云》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美景,发挥想象,仿写课文,让学生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比如组织学生美文、讲演等课外活动,提高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开发资源,让学生积极思考美、愉悦美

大凡名篇佳作,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和浓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语文中的美读正是通向作者情感的一座桥梁。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范读、配乐读、自由读、抽读、齐读、比较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美、感知美,愉悦自己的精神世界。校外,教师要加强校本研究,扩充美文阅读材料,也扩充学生探求美、愉悦美的途径;结合“书香校园”活动,推荐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让好书伴学生成长;发挥文学社引领写作阅读作用,出版社刊,开展美文赏析会,点评美文,熏陶情感;利用课本学、课外所看文学读物,开展文学剧展演;开辟读书角,校园读书之声栏目,重视美育知识学习,增强课程联系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组织开展民俗调查、访问革命老红军、尊老敬老等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进一步拓展美育空间。

总之,我们要将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滋润学生人生。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美文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美文欣赏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桂林山歌
美育教师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溯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