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55”教学生态系统的构筑与实施

2017-05-08刘建国

中国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理念课堂教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做,没有做的教不是真正的教,没有做的学,不是真正的学。可见,教与学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一个“做”字,学生会不会做,才是检验教得成功与否,学得好与不好的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看重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做的方面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评价。这些弊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课堂实效。基于这样的教情和学情,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积极研究适合学校的教学生态系统—— “1555”教学生态系统,构筑课堂教学的生态运行思维框架,营造出课堂教学生态发展的新环境。

所谓“1555”是指:

1种模式:“211”三案引学模式。

5为主:1.以学生发展为主旨;2.以学生为主体;3.以教师为主导;4.以课本为主源;5.以练习为主线。

5要度:1.复习旧课高效度;2.导入新课强力度;3.传授知识参与度;4.巩固练习多角度;5.课堂总结高浓度。

5项技术:1.考点技术;2.训练技术;3.复习技术;4.微课技术;5.多媒体技术。

生态系统的本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物质交换的自然系统。在这个概念中,“相互作用”“ 物质交换”是两个关键词,把它借用到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就是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在进行的互动过程,教与学在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相长也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进程中得到印证;而“物质交换”就是课堂教学中语言的交流,信息的交换,思想的交融,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特殊意义上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生动的、活泼的、有价值的。

“1种模式”与“5为主”“5要度”“5项技术”之间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模式只是一个框架,是为规范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外在形式,也是教师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规范之下,“5为主”“5要度”“5项技术”才是刚性的要求。如在实施“211”三案引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贯彻“5为主”“5要度”“5项技术”的要求。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精讲点拨的20分钟时间里,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10分钟里,通过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进一步探讨学习方法,初步发展对基础知识进行重新建构的能力。在课堂练习、反馈点评的10分钟里,也是学生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学生体验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当然,时间的分配不是硬性的分割,而是一种柔性的提醒,提醒教师不可做课堂上的霸主,而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同时以学案、教案、练案三案为载体,师生互动,教与学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平衡。

这样的教学生态系统,反对乏味的满堂灌、机械的题海战、浮夸的表演闹剧。它打破了原本由教师提前设定好的流程,让课堂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不再是知识与方法的单纯灌输而回归到真实的人与人交流的情境中。

一、 理念渗透促行为自觉

当一个教师习惯于机械化的教学流程时,让他自觉地做出反省,主动地去改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主导行为的是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无一不是他的教学理念的投射。所以,我们首先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上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在学校各级层面进行较为密集的培训,通过小型讲座、分组交流、个别谈话、推荐好书等形式,使各级管理干部率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跟上课改新形势。同时利用每周二下午教师教学沙龙时间,为全体教师举办讲座或交流分享会。

其次,通过学校教科研报,积极宣传学校教学生态系统的内涵,同时为教师搭建思考交流的平台,开设了“课堂呼吸”“课改言说”“教学反思”“新型之火”“他山之石”“教学生态园”“教研大家谈”等栏目,广大教师踊跃投稿,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把思考深化为思想,把思想升华为理念。

最后,召开全校教科研大会,组织一线教师代表在现场展开研讨,各抒己见,了解青年教师对学校构建教学生态系统的认识度,激发教师们参与学校课改的积极性。在大会上,刘建国校长为全体教师做题为《统一思想——教学理念的嬗变——只有理论的自觉与自信,才有实践的自觉与自信》的讲座,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打破了过去古板沉闷的教学氛围,调动了全体教师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谈课改,个个思进取”的新局面。

二、科研实践促理解深入

任何一种改变,都会给人带来不适应的冲击感,只有当他度过这一适应期,感受到改变给他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时,他的行为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引导改变的倡导者。基于此,学校教科研、教学等各部门积极跟进,根据各部门的特点,设计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教科研室率先行动,由两名本处室教研员在全校范围内尝试“211”三案引学模式公开研讨课,并在全校教科研大会上结合研讨课案例与全体教师展开研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杨婷婷老师感悟:“211”三案引学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课堂的时间分配,实际上是要求老师转换视角,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她认为在应用“211”三案引学模式的过程中,理科与文科的具体路径是不同的,文科应更偏向思辨性与社会性,倡导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在设计三案时要以课本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用一系列的问题链呈现层层深入、多变全面的思考过程。

夏存宝老師的感悟:三案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为学生设置障碍和挑战,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应精心设计三案,哪些内容可以由预案承载,哪些环节需由学案探究组织,练案精选哪些试题……这些问题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考点技术、训练技术、复习技术等。只有对课标、教材、学情、考纲甚至考题、习题做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三案。

白佳佳老师的感悟:针对“以讲代练”、讲风太盛的情况,就语文学科而言,倡导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确有必要。语言训练是从自在到自觉,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深再透,也无法替代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

基于教師对“1555”教学生态系统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部门在教师教学沙龙上以报告会的形式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宣讲,并组织初中各教研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打造“211”三案引学试点课堂,每个团队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结束过去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全面开花的态势,为学校新教改造势。在打造试点课堂时,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由两人分别负责PPT和三案的制作,一人做课堂展示汇报。在随后的教学沙龙中,两位制作人分别对PPT、三案的设计制作进行汇报分享,在真诚的交流与碰撞中理念再次得到提升。

讲课、观摩、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1555”教学生态系统的实施,教师们把“5为主”“5要度”“5项技术”当做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的追求,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有所获。

三、实践成就促理论自信

“1555”教学生态系统要真正长久地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不仅从理论上自觉改变,更要践行于实践中,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引导者和好朋友,需要从根本上达成理念的嬗变。

“1555”教学生态系统从提出到践行,时间虽说只有三个月有余,但由于引导得法,持续渗透,务实高效,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不再只盯着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师生互动也很频繁,有了更多的“课堂生成”。课堂上,学生们质疑问难,思维一次又一次碰撞和激荡,课堂是动态的、活跃的。

同时,教师们也更加注重教学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1555”教学生态系统要求教师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转化为新的教学能力,日积月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不断提高。

不可忽略的是,“1555”教学生态系统的先行者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了教学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虽说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还在提高的过程中,但自觉与自信的探索精神已显现在他们的工作中,并正在引领着更多的教师加入他们的行列。

北师大大同附中的教学改革之路才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是一个需要理想的职业,我们的教改既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教师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办学更是为学生翻耕出最肥沃的生长土地,我们要与学生的脉搏一起律动,共同经历,彼此滋养,做有生命的教育。

猜你喜欢

理念课堂教学课堂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用心处事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