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每周随笔”的实践探索

2017-05-08杨志敏

中国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评语班级文章

杨志敏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作文教学格式化,一件事可以从低年级写到高年级,虽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技能,但容易写而无物、读之无味。渐渐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体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其写出有意思的作文来,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产生了探索实践“每周随笔”的想法。一次值周结束后,我要写总结,一如往常,细细罗列本周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值周过程中发现的各班学生的先进事迹及出现的问题。不一会儿,我就密密麻麻地写了两张A4纸,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出现本周的所见所闻,且记忆清晰。在快写完时,我顿时想到日常学生写作文时,经常抱怨没东西可写,心想:如果每天能让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学会想象,并及时记录下来,一定会对作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我开始慢慢探索,希望以此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而“每周随笔”,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所经历、所感悟、所想象的事情着手,逐渐放大,以日常较为随意的作文形式,以读生活、说生活的选、写、评的交流过程,实现有东西可写、有机会练写、人人能交流评写,从而提升作文写作的水平。

一、发现生活,积淀素材

1.生活发现课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记录生活,我设计了一堂生活发现课。在课堂上,重要的主题是:“回忆这一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事?”学生的发言趋于程式化: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周四学校开展了“鸡蛋撞地球”活动……皆是围绕值周总结来说,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讲讲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于是,我继续引导:“难道这堂课没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今天没有上课文内容。”“今天我们在回忆一周中的事。”“刚才XX同学在开小差。”

基于此,我逐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一些小事,从中捕捉写作素材。“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本周还有什么事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时,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开始发生转变。“昨天中午吃饭时,我班排队纪律不好,被宋老师批评了。”“周一的科学课上,我们做的实验十分有趣。”

一堂生活發现课,就这样顺利地生成了,学生的思维也逐步跟上节奏,撰写“每周随笔”的第一目标已经实现。接着,我顺水推舟,开始针对学生的生活发现,引导他们将事情细节叙说清楚,并以片段或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

于是,每周随笔的作文上交后,我发现内容五花八门,如《升旗》《午餐》《搞笑的音乐课》《有趣的实验》……学生的作文写作内容开始出现变化,逐渐有了新意……

2.角度发现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更细致地发现细节,更加有的放矢,一堂角度发现课应运而生。

教师可以针对同一话题的不同角度找素材。例如,人人都说1+1=2,主要是根据数学理论来说,但在生活经验中,答案并不恒定。1只鞋加1只鞋等于1双鞋;生活中的花是白色的,但物理学中的白色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同样,在作文写作时,如果对一个话题、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就会发现可以多角度地进行写作。面对“假如我是……”的话题,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思考:你可以选择什么?这样的选择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多角度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在思维逐步放开后,多角度地进行立意与写作。有的学生以“假如我是一朵云”为题,写出了像云一样在天空遨游,欣赏世界各地风光的快乐和惬意;有的学生以“假如我是一朵云”为题,写出了自己给勤劳辛苦的农民带去阴凉和雨水的美好……

教师还可以就同一事情的不同角度寻找素材。当时正值学校运动会结束,如何写一篇有关本届运动会的作文?回想以往,学生会将这一天的事情有序地记录下来,但缺少深层次情感方面的内容。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讨论,如:“精彩的100米决赛”写出了赛场的精彩、观众的激动,与“100米中的意外”写的决赛中跑在最后的那位学生背后的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精彩的运动会”写出了运动员奋勇拼搏、观众热情快乐的情绪,与“糟糕的一天”写的在观看精彩比赛的同时,忘记写作业的苦恼……

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我们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们在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写作也会有另一种思路。

3.定期素材课

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但在学生的眼中似乎有些相似。因此,要定期给生活素材加点“料”,让它更有“料”,每月至少一次的定期素材课就出现了。

定期素材课,主要由游戏活动、参观活动、场景模拟等形式组成。游戏活动,主要以体育小游戏为主,组织学生开展丢手绢、找朋友、放风筝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乐趣,积累愉悦的素材内容;参观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对学校食堂、优秀班级、社区等进行走访,积累知识和素材;情境模拟,主要是开展班级小品表演、实验等活动,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生活小故事,增加情趣心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事情;生活整理,主要是交流近期看到的、听到的各种事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耳闻目染的素材。

二、多元评价,激励前行

“每周随笔”有了好的素材,再开展一些师生间、生生间的写作交流,在作文写作课时给予一定的写作指导,写出一批好的随笔作文不是难事。但“每周随笔”练习,肯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激发他们坚持写“每周随笔”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1.多元参与

对一篇学生作文,进行多元参与式评改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作文的评改活动,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亲自参与作文修改,并写出自我评价,可让其他人在进行作文评价时了解作者的想法,不至于误评;学生互相参与,以寻找优点、修改不足为主,并附带评语,同时评选出“优秀评论小专家”,也可激发学生修改评论的积极性;家长参与,进行语言鼓励;教师参与,品味精彩,总结评语。

2.多元评价

在激发多方参与的同时,多元式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评语评价

对于刚写出来的文章,利用多方参与的优势,采取跟帖式的评语进行评价,不但能让文章评语内容更加多元,而且会让作者在了解他人对自己文章意见和建议的同时,更好地修改文章。

(2)共读交流式评价

已经修改过的文章,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对学生作文进行交流评价,凸显文章的精彩之处,改进文章的不足,让修改意见和建议发挥更大的影响。这不但能激发共读文章作者的自豪感,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写作方法。

(3)展评式评价

对于优秀文章或片段,要进行展评式评价,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前5分钟优秀文章片段展读、教室内的班级风景线展示墙、教室外班级展示台展示墙、每学期两册的班级作文集、学校网站微信平台展示、积极为学生创办的媒体杂志投稿发表等,即为主要展示阵地。可以从展示学生作文片段开始,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周随笔”得以坚持。

小学语文“每周随笔”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是通过素材的引导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以多元方式评价让他们保持写作的兴趣,提升写作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每周随笔”在我的班级已经探索与实践了一个多学年,师生付出很多,但看到学生从努力克制自己认真参与,到逐渐养成撰写的习惯,思路渐渐拓宽,水平逐步提升,小组、班级学习氛围逐渐改善,我们苦在其中,更乐在其中。当然,在总结反思中,我们将持之以恒,逐渐完善规则制度,加强评改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素材和写作方法。

猜你喜欢

评语班级文章
班级“无课日”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