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

2017-05-07李婷婷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奶业三农舆论

李婷婷

(农业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总体情况】

新闻媒体方面,受春节影响,2017年1月新闻量较2016年12月明显减少。2月份,随着各项工作回归常态,媒体新闻量大幅上涨。总体看,1-2月“三农”新闻舆情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密集报道“三农”改革部署。春节前后,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发布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政策,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再次推高媒体对农业农村改革的关注热情;二是积极报道政府部门相关举措。农业部、国土部等相关部门也就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耕地保护、奶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规划意见,引发媒体持续报道。同时,国务院专项督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国家卫计委、农业部等部门联防联控H7N9疫情等也被重点报道。三是热烈讨论“三农”春节话题。媒体发出大量“返乡体”报道,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农业农村新气象、农民工的就业新趋势等,也曝出了农民工讨薪难、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农村高价彩礼等问题。

社交媒体方面,农民工是微博关注焦点。尊重、关爱农民工相关倡议被网民积极点赞,多地曝出农民工讨薪事件引发网民愤懑情绪。H7N9疫情关注度较高,媒体官方微博相关科普、辟谣消息被大量转载。微信方面,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受关注,相关文章在月度排行中位居前3位。

【本月聚焦】

>>>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四年聚焦“三农” <<<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舆论予以高度聚焦。据监测,文件发布3天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627家主流媒体予以关注,相关报道达4522篇。网民关注热情空前高涨。据“今日头条”2月13日数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资讯阅读量同比增长404%,阅读时长达206480小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生产方式、农村创业创新体制、农村改革等方面被舆论重点关注。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部署被赞为“塑造中国农业未来的关键之举”,舆论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绿色发展被称为“一大亮点”。舆论说,文件中“绿色”、“绿化”等词共出现了九次,2017年改革核心是把绿色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提到一定高度;农村创业创新备受肯定。舆论认为,在支持返乡就业创业方面,文件内容足,份量重,政策含金量高,对精英和资本下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农村改革相关的政策推动也广受关注。舆论认为,文件在宅基地入市、退地农民资金补偿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舆论还指出,为了让强农惠农政策更准更全更有效,一号文件还需“一号”执行力,希望政府部门能撸起袖子抓好“三农”,让农业更绿、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热点分析】

>>> “百万年终奖”彰显现代农业魅力 春耕开局引发舆论关注 <<<

春节前后,江西、四川种粮农民获“百万年终奖”令舆论振奋。据媒体报道,江西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连续六年向给他种田的农民发年终奖,奖金总额308万元,最高奖励30余万元;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给300多名种粮农民发620多万元“大红包”。舆论认为,“百萬年终奖”彰显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无穷魅力,农民的新型化和职业化定位,将吸引更多人群投身其中。

春耕伊始,河南、湖北、山东等地出现“毁约弃耕”现象。有媒体认为,上述现象既有粮价走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流转费用过高等客观原因,也有摊子铺得过大、经营创新不足、管理缺乏经验等主观原因。有媒体指出,中央惠农政策在一些基层落实不到位,导致种粮大户难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与此同时,“吉林一些种粮大户准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也被关注。新华网说,玉米价格回落带动当地土地流转价格走低,“点燃”了大户的扩张激情。媒体认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是发展方向,无论是“毁约弃耕”还是“逆势加码”,农业部门须在确保普通农户权益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集中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随着春耕备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春耕新亮点、新需求被集中关注。舆论指出,在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鼓舞下,很多农民念好“调”字经,备好肥料课,唱好农机歌。

此外,2月份,因无证收购玉米被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内蒙古农民王力军被改判无罪释放。舆论对此较为关注,指出要重视粮食收购领域的基层法治建设。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发聚焦 土地确权颁证步入攻坚之年 <<<

1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持续关注。3日,韩长赋部长、陈晓华副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引发舆论聚焦。10日,汪洋副总理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被广泛报道。“浙江温岭王府基村给村民发3.5亿年终红包”、“湖南京山县一土豪村发460万年终分红”等地方改革实践令舆论称羡。《经济日报》等媒体评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深水区”,并指出改革将重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性架构,带来国家保护农民财产权利的新理念和维护其发展的新动能。

2月,土地确权颁证成为舆论关注热点。21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视频会议。“2017年是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攻坚之年”、“农村承包地确权面积近8.5亿亩”、“承包地确权整省试点省份达28个”等被积极关注。24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相关部署再次引发广泛报道。新华社表示,春节刚过,农业部便对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了密集的再强调、再部署,对于中央交办的硬任务,攻坚克难之决心可见一斑。

此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舆论予以积极评价。河南、江西等地曝出农地冲突事件,“江西农民在建房遭强拆”、“洛阳男子因耕地纠纷被打成植物人”、“河南永城男子因宅基地纠纷持刀行凶致5死2伤”等引发关注。

>>> 奶业发展迎来政策“大手笔” “五大行动”助推民族奶业振兴 <<<

1-2月,“奶业振兴”成为关注焦点。1月9日,农业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奶业发展做出总体规划和系统部署,韩长赋部长、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分别撰文对“规划”进行解读,受到积极评价。多家乳企表示,“规划”给乳企带来了很多利好政策,给奶业人吃了“定心丸”。网民纷纷为奶业发展加油鼓劲,期待“规划”尽快落实,坚信民族奶业崛起。舆论表示,这为奶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将对振兴中国奶业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2月8日,农业部召开促进奶业振兴座谈会,提出实施“五大行动”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对此,《人民日报》等媒体以《农业部:实施“五大行动”振兴奶业》为题广泛报道。2月21日,农业部启动“中国小康牛奶行动”。舆论指出,这是农业部“五大行动”落下的第一子,奶业振兴“剑已出鞘”。

舆论对我国奶业消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舆论指出,中国乳业消费者信心恢复程度落后于乳品质量安全提高程度,建立消费者、生产者、监管部门的高效沟通机制迫在眉睫。还有舆论说,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奶业市场没有见顶,中国奶业的前景大有看头。

>>> H7N9流感疫情趋于稳定 禽蛋市场低迷引发舆论关注 <<<

1-2月,H7N9疫情被舆论持续关注。据统计,2017年1月以来,全国已有16个省份报告H7N9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20日,我国内地报告422例H7N9病例。针对疫情严峻态势,国家卫计委、农业部等部门在疫情监测预警、病例救治、活禽养殖调运监管、养殖行业帮扶等方面采取措施、联防联控,引发积极关注。2月24日开始,《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出“我国H7N9疫情趋于稳定”、“前期H7N9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等报道。

总体看,H7N9疫情相关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H7N9病毒变异问题。2月19日,广东省疾控中心通报称“从两例人感染病例中发现H7N9病毒变异株”。20日,中国疾控中心表示“病毒突变对禽具有高致病性,尚未出现对人的突变”。《科技日报》援引钟南山等专家言论称,以往H7N9病毒在人类中致病、在禽类中不发病,但变异后的病毒会使禽类也发病,这已引起农业部门高度重视。二是疫情对家禽养殖业的影响。2月上旬开始,媒体接连曝出,湖南、安徽、四川、江西多地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禽蛋市场低迷。华声在线援引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数据称,这次H7N9疫情导致全国家禽行业损失近百亿元。三是H7N9疫情相关谣言及辟谣。针对微博微信中的“吃泡椒凤爪、大盘鸡感染H7N9”、“穿羽绒服会感染禽流感”等谣言,地方政府、媒体及行业专家多方联合,加大科普力度,及时澄清谣言。

>>> 蔬菜产能过剩致菜价“跳水” 云南嵩明千吨蔬菜滞销引发讨论 <<<

与往年相比,2017年春节前后蔬菜价格的“节日效应”不够明显。媒体多用“涨势平缓”、“小幅上涨”等予以形容,部分媒体甚至发出“北京腊月菜价五年来最低”、“上海菜场现‘一角菜”、“福州十几种蔬菜价格降回‘1时代”等消息。2月中旬开始,媒体陆续曝出湖北、广西、河南、福建、云南等地个别品种蔬菜价低卖难。对此,《经济日报》指出,气温偏暖致南北方蔬菜同期上市是直接原因,深层原因是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增加,产能严重过剩。

其中,“云南嵩明千吨蔬菜滞销”相关消息引发热议。有舆论认为,其滞销原因在于散户菜农没有固定销售渠道,盲目种植导致产量过剩。有舆论指出,“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同时存在,同样是油麦菜,嵩明田间大棚1角钱一公斤卖不动,而昆明蔬菜市场却卖到6元钱一公斤。舆论感慨“农民辛苦一年的钱都让菜贩子挣了”。还有舆论希望政府部门更有作为,建立完备灵敏的市场预警机制,发布精准、及时的供求信息,积极帮助农民破解滞销难题。

>>> 农村天价彩礼导致因婚返贫 脱贫致富、移风易俗成为舆论共识 <<<

春节历来是举办婚礼的高峰期,舆论对山东、安徽、河南、甘肃、四川、宁夏等地农村“天价彩礼”现象予以关注。“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钞票、一千张100元钞票和若干张50元钞票)、“一动不动”(一辆汽车、一套楼房)、“三斤三两”(三斤三两重的100元钞票)等风俗被热议,河南汤阴农村新郎因彩礼纠纷锤杀新娘惨剧被聚焦。舆论指出,“好不容易攒点钱,娶个媳妇全抖完”,因婚致貧、因婚返贫现象在不少农村较为普遍。此外,还有媒体称,部分农村地区随份子吃酒席已成为沉重的“人情债”,有的农民全年一半收入都交了份子钱,有的贫困户“不能丢面子,借钱随份子”,有的地方甚至连“母猪下崽”也要摆场酒。舆论认为,农村婚嫁成本过高,反映出部分农村的贫困现实,越是贫困地方的农民,越想通过索要“天价彩礼”改善一家老小的生活状况。破解之策在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当农村越来越富裕、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天价彩礼”将会成为历史。

>>> 欠薪再成农民工新春“拦路虎” 就业回流彰显农民工就业新趋势 <<<

春节前后,农民工讨薪仍是热点问题。1月,河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曝出农民工讨薪被打事件,“遭刀棍追砍”、“手脚遭打断”、“被砍伤口长20厘米”等字样触目惊心,舆论愤懑情绪高涨。春节前夕,“李克强为鲁甸农民工讨薪,被拖欠工资48小时后到账”成为关注焦点。2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舆论认为,总理帮农民工成功讨薪暖心但也痛心,农民工欠薪都靠总理催问不现实,但该案例表明根治欠薪并非难事,根本在于企业良心和政府责任不缺失。

春节之后,中西部地区出现农民工就业新趋势。《人民日报》指出,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吸引政策落地、扶贫开发推进等因素,湖南、四川、重庆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中国新闻网指出,贵州多地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把北上广以及东南沿海城市作为务工首选,而是选择留乡创业。中国青年网也发布西部农民工返乡潮调查,称60后与90后农民工不再愿出省。

此外,农民工子女家人春节前后的聚散离别引发舆论关注。新华社图片新闻“33岁父亲赶路24小时返家 3岁儿子村口等待”,戳中舆论泪点,新浪网、网易网27万余网民参与跟帖评论。网民表示,生活虽然不易,但亲情是人生路上不断奋进的持久动力。除夕夜,云南发生17岁留守少年因亲情冷漠自杀悲剧,令舆论惊愕。舆论指出,社会关爱代替不了父母亲情,留守儿童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穷”字。

【热帖解读】

>>> 困境与突围:一个经济学教授眼中的乡村嬗变 <<<

1月30日,网名“小老安”广东某大学教授在天涯论坛发帖,通过春节期间在安徽省无为县老家伍房村的见闻,讲述了一个山村“从贫穷到富余,从内耗到共赢”的时代变迁。

帖文称,1978年是每个村里人欢欣鼓舞的时光,每人分得了大约1亩左右水田。九十年代开始人口陆续外出打工,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2000年之后,取消农业税加上种粮补贴,抛荒土地渐渐向种田能手集中。现在,六十岁以下的男性劳动力全部外出,全村284亩土地被三家外来种田大户承包,土地规模化导致了生产方式变革,耕田用拖拉机,插秧用撒播,灌溉用打水机,收割用收割机。农民事实上出现了分化,种粮大户成为投入成本、承担经济风险的经营者,外出务工人员则变成出卖劳动力维生的打工族。从死守一亩三分田到远走他乡,从牛耕人耕到机械化耕作,市场力量悄悄地实现了土地制度的第二次变革。

帖文还指出,村里大多数家庭都是夫妻一起外出打工,一年能挣回四五万块钱,村子平时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的世界。村子里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有小汽车,多数家庭建了两层楼房,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基本是一般中等家庭标配。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女孩逐渐获得平等教育机会。传统意义上“多子多福”观念受到现实经济压力冲击,“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自发成为年轻一代新的生育观。

截至2月末,该帖点击量12.7万余次,网民评论750余条。网民对帖文所讲予以肯定,认为在城镇化、户籍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推动下,农村变化速度加快,期待这样的变化再快一点,再好一点。也有网民说,帖文只是记录了春节期间农村的短暂繁荣,随着节后大部分打工者外出,农村将长时间处于孤寂状态。还有网民认为,农村物质生活确实好了,但精神生活依然匮乏。

猜你喜欢

奶业三农舆论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