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法治专业期刊的出路

2017-05-06李菁

新闻前哨 2017年3期
关键词:出路互联网

李菁

[摘要]互联网+的风生水起,给曾经一片宁静封闭的出版业激起千层浪。对于法治期刊来说,相对单一的媒体平台,受到信息化冲击的读者对象,传统期刊出版方式与互联网经济的不相匹配,令此类期刊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本文试就如何摆脱困境提出若干设想。

[关键词]互联网+ 法治期刊 出路

一、法治专业期刊的生存现状

以《楚天法治》杂志为代表的法治类专业期刊多由机关刊转变而来,固守着传统单一的媒体平台,同时又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验;加之法治期刊宣传内容的专业性、服务对象的局限性、读者对象的特殊性等因素,使得这类期刊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多重挑战。

法治期刊内容专业,无法获得普通大众读者关注。稿件来源主要依托当地政法各部门,内容上以工作动态、人物专访、理论研究、法治建设成就等为主。稿件形式上尚无法脱离工作报告、领导发言、工作成果总结等架构,使得杂志专业性太强,可读性不够,难以吸引普通大众读者关注,零售市场销售几乎为零。

法治期刊服务对象的局限性给采编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楚天法治》杂志的服务对象多为各级政法单位,既要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又要起到较好的媒体监督作用。但是实际工作中,这二者并不太容易平衡。由于每期杂志容量有限,在稿件取舍方面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对于政法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关注的重点,编辑又无法及时掌握、即时报道,使得报道时效、报道重心、报道方向易偏颇,服务对象对期刊满意度不足,进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

法治期刊读者的特殊性,给采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楚天法治》杂志很多读者,既是读者,也是作者;既是基层干部,同时也是行业内的专家。而采编人员除主编是法律和新闻双料专家外,普通记者和编辑多为新闻或出版专业人员。对于法制、法律专业理论,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以及行政执法等各领域,还需要积累相当的实践经验,加强行业学习,才能真正驾驭这些专业作者,提高与其对话能力,以达到稿件处理驾轻就熟的程度。

法治期刊经营工作处在期刊市场夹縫中。法治期刊为本行业服务,但很少能获得财政支持。随着期刊转企改制的深入,专业期刊只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无法从普通大众市场获得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又必须依托所处行业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法治期刊很长时间处境尴尬。

互联网兴起的20年,世界出版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阅读习惯、阅读体验、传播路径、内容供应方式、广告营销理念等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出版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自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互联网为“第四媒体”始,网络媒体就成为新兴媒体[1]的一类登上媒体大舞台,并在传统媒体的注目和“关照”下逐步成长、壮大;而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媒体、社会化媒体及手机媒体同台竞争中,不断失去用户和市场,失去自己的传统地位。2014年,全国期刊业在寻求突破与融合中度过。从2013年至2014年期刊零售总量变化来看,全国30余类期刊整体平均销量延续了2013年的下滑态势。[2]竞争是残酷的,法治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组成部分,难以做到独善其身。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旧媒体碰撞、博弈的结果并非两败俱伤,而是彼此靠近,趋向融合。法治期刊因其独特的传播对象和渠道,通过改变新思维,采用新技术,不仅不会为互联网洪流所吞噬,相反通过深耕细作,不断挖潜,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同时,法治类期刊现阶段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法治建设提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法治期刊承载着宣传、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新闻使命,发挥着党的喉舌作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法治期刊新的机遇。

二、法治期刊摆脱困境的途径

传统期刊时代,法治期刊采取“创作-编辑-加工-复制-发行”这一典型出版行业的封闭路径,经历由“作者-期刊社-印刷-发行销售”这一过程。互联网+时代,出版物出版序列打乱了,形成了“内容信息-组织-序化-传播-反馈这一全新的出版模式,经历了由“作者-软硬件提供商、内容组织商等-受众”这样一个全新的出版模式。[3]互联网出版的这一特点,并非互联网全新创造,事实上也是基于传统出版模式的一个演变,更多依托的网络技术。同样的,传统媒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必自暴自弃,顾影自怜,网络媒体的创新形式,活力自射的表现,亦可让传统媒体得到若干启发,从而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全新出版模式。笔者试总结了法治期刊摆脱困境的三条途径。

1.充分挖掘内容潜力。

法治期刊作者多为基层政法工作者、法律工作者、行政执法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稿件来源广泛,且全部是原创稿。因刊发容量有限,每期有大量优秀稿件遗珠。可从三方面入手:

(1)对已刊发稿件进行分类整合。如工作性报道,可按地区和单位分类,空白区域应及时跟进,没有报道内容的单位,应做好登记工作,保持联系;其他类型稿件均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登记,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考虑结集出版。

(2)对未刊发稿件做好稿库登记工作。基于法治期刊作者身份的双重属性,建立良好的通联数据库非常必要,对于未刊发稿件,采编工作人员也应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告知原因,并留存好底稿,适时刊发。

(3)对空白领域主动策划。例如《楚天法治》杂志曾对全省派出所宣传需求进行摸底调研,将策划派出所宣传系列刊列入增刊出版计划。

2.强化专业服务能力。

法治期刊采编人员多数具有新闻、出版专业技术资格,熟悉期刊、图书出版工作。法治期刊受众对象、服务对象在本领域内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在出版相关领域则是隔行如隔山。出于向公众传递信息、与群众加强联系、与其他部门工作交流等需要,他们需要出版专业人员提供有效的服务。《楚天法治》杂志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例如,2014年湖北省“两会”期间,会务部门急需编辑一本反映全省法治湖北建设成果的会刊。编辑部接到这个任务后,很快就成立专班,策划、组稿、编稿、排版、校对分头行动,虽然人手少,工作量大,但由于业务熟练,组织得法,仅用了短短一周时间,就完成全部工作。为了防止印刷环节出错,编辑部全体同志到印厂监印,当天即拿到了印好的会刊,连夜送到了会务工作组。当晚,会刊全部装袋到位。如此快速反应、高效、高质特质如果不是出版专业人员恐怕很难达到。由此,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满足专业期刊服务对象需求,能有效提升期刊竞争力。

3.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J·巴尼[4]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包括企业用来开发、生产和分销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和组织消耗。资源并不能自动带来竞争优势,需要对其进行整合,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法治期刊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是信息资源、读者资源、稿件资源、作者资源以及服务对象资源。《楚天法治》杂志在策划法律援助栏目时,十分注重各类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独特的读者反馈-信息核查-专业判定-内容策划-传播-再反馈的封闭循环,整个报道过程调用了读者资源、作者资源、服务对象资源、稿件资源,全部来源于自有数据库。

例如,一位寻求法律帮助的读者,接触到杂志,会第一时间与编辑联系,述说自己的困惑和遭遇,编辑会根据所述事实从作者库中搜索到合适的作者。法治期刊作者很多是当地政法战线基层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权威迅速。如果读者所述属实,编辑则会从服务对象库中找到合适的法律工作者或政法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读者遇到的问题,给出准确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编辑则从实例分析角度提出法律分析要点,并从稿件库中找出相关延伸材料,从而形成了一篇鲜活的普法作品。整个过程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的整合,各环节工作形成了有机的配合,各方满意度均大为提升。

法治期刊在發展过程中,除了尽力挖掘期刊自身价值,拓宽思路,寻找有效途径外,还应借助互联网的强大优势,找准自身特点,顺势而为。

三、积极建立拓展融媒体平台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舆论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群际性。在这种舆论环境下,法治期刊必须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积极搭建立体传播平台,要适时建立建设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微信号等传播平台,占据新媒体各阵地,不断提高期刊自有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要顺应互联网+时代传播内容碎片化、直观化特点,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将平面媒体平台和网络立体传播平台有机结合,不仅要经常策划一些有影响、有深度、大而全的重点宣传报道,还要及时提供各类小而精的法治信息资讯服务。要善于以可视化形式应对平面化形式,不仅要加强对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应用,还要积极探索微视、拍客、微电影等传播方式。要做好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工作,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和发挥法治期刊服务对象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

总之,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新媒体不是压垮纸媒的最后一根稻草。法治期刊作为传统媒体重要一员,向内通过自身输血改造,价值发掘;向外通过新媒体借鉴融合、创新力启发,完全可以应对新形势对专业期刊的新要求。

注释:

[1]詹新惠:《互联网20年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青年记者》2014年第10期,第30-33页

[2]2014年期刊发行市场监测数据显示 整体平均销量下降 零售发行集中度高[EB/OL].[2015-11-20].http://www.cn7kan.com/a/webbase/2015/0128/5319.html.期刊网

[3]来源:2015年11月13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许洁教授《跳出出版做出版——基于进化论视角的书刊出版管理与策划》。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2015年度全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授课内容

[4]崔新有:《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发展》,[EB/OL].[2014-11-20].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xphnD-FkqJ

ArkjXVkDIVvAR _WvZFNVCsdqLmj

WTVEAJuGKwt _qovVMUVXxl8Mw

9fC9rXGTBbeBMP7S65eISI-JXr76uV

UvQ-2kG6kbUBeNm.百度文库

(楚天法治编辑部)

猜你喜欢

出路互联网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