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描写自然五法

2017-05-05林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景物心灵

林强

春天来临的时候,你会听到鸟语婉转,你会闻到草芳花香,你会听到溪水潺潺,你会感到柳丝如烟……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你会听到蝉鸣悠扬,你会感到雨后清爽,你会看到禾苗茁壮,你会感到绿叶如盖……它们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那么让人流连忘返。每天我们都与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如何让眼中的自然景物变成我们作文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无论山川树木,还是花鸟虫当鱼;无论晨曦雾霭,还是夏雷冬雨,自然之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心贴自然,放飞心灵,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聆听到自然的睿智之音,就能让司空见惯的自然之景在轻巧的笔端流泻出轻舞飞扬的文字。

听音观景绘声色:我们眼前的景色往往不是沉寂的,鸟鸣虫唱,自然界各种声响都会通过眼前的景物传到我们的耳朵,这就需要动用我们的听觉来描写了。如《周庄水韵》中“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写了周庄美妙的乐声,然后“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穿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写出了晚上人们的狂欢声,有了这些声音的加入,周庄的水韵更加让人难忘了。

当然,视觉上的美景也是另外一种描写技法。例如《海濱仲夏夜》中的美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作者用颜色的明暗渐变,表现了霞光的逐渐消散,景物层次丰富。再如《春》之妙笔:“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火”与“霞”写出了花色的艳丽鲜亮,给人热情温暖之感;”雪“写出了花色的纯净明朗,给人素雅清淡之感。它们生动形象地绘出了春的绚烂缤纷,活泼多情。

沉音醉景抒激情:描写自然景物时,仅仅描绘自然界中的“声色”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写出自然界的声音和美景在自己的心中的反映。观赏者与景物,心灵与自然,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王国维认为,“人物情感与景物色彩息息相关之真谛,喜时,山明水秀,鸟鸣似唱;哀时,天昏地暗,猿声如泣……”于是,声音色彩有了性格,有了生命成为了人物自我的主观体现。

例如《故乡》结尾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碧绿”、“深蓝”、“金黄”都是“我”的想象,宁静、祥和、温暖的色彩,表现了“我”对未来的憧憬。总之,只要内心冷暖与色彩相协调,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感知作者或人物的思绪,产生心灵共鸣。

又如《顶风的女孩》:“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角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

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远处万家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

在这里,“风”成了“她”内心不平静的写照,而“冷”和“暖‘则准确地传达了“她”对父母和老师在“她”中考志愿选择问题上的意见的独特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事物皆有灵性。在观景中,不仅要做到胸有成竹,还要将心融入自然之中,让心灵与自然共舞,让景物理解并委婉地表达你的喜怒哀乐。这样注重自然写景的语言感情色彩,不仅能描绘出自然的美景,还能够描绘出你心中的景色。

巧用修辞摹神韵:鲜活的形象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生动,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如何能描摹出眼前之景的神韵呢?画家用的是颜料,作家用的是修辞。先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胸有成竹,然后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眼前之景活画出来,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运用比喻时要注意抓住事物色、香、味、形等方面的特征,找到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点,使比喻贴切、生动、形象;运用拟人时要注意赋予景物以人的行为动作或思想感情,表达出心中的喜爱之情;运用排比时要善于在铺陈中使描写的景物更形象生动,抒情味更浓郁深厚。例如:

轻轻地滑过:

天空飘云,云轻轻地从天际滑过;云外鸟翔,鸟轻轻地从风中滑过。水里鱼跃,鱼轻轻地从水底滑过;鱼旁有碎石,小石砾轻轻地从鱼身上滑过。地上有树,风轻轻地从树梢滑过;风外有蝶,蝶轻轻地从花朵上滑过……

静默的辉煌:

倾颓的围墙,破旧的古钟与沧桑的古树,构成了一幅破败的萧瑟图。特别是那可怜的钟,像个命运多舛的老头,脸涨成烟斗般的紫红色,孤独着沉默不语……顽皮的孩子捡起鸡蛋大小的石子,使劲地砸它,“咚……”它痛苦的声音凄恻悠长,脸痉挛了一下,很快趋于平静,愣愣地望着人们。

所以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让描写对象更丰满具体。如果运用修辞手法时抓住主客体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细节描摹,相似点找得越细,对比点找得越小,就越能造成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效果。

缀连诗词添文采:缀连诗词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雄厚的文学积累和运用的巧智,塑造着作者的学者和智者形象,不仅在考场上鹤立鸡群,在描写自然中也卓越不凡,令人击节称赞。比如:

美好的回忆:

春天的嫩竹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竹的虚心有节,笔直向上,曾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启发,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欢咏竹,把竹当作人的人格的一种象征。如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徐陵“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托物寓意化为美:自然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山川房屋、田野大地、鸡犬虫鱼、山羊白兔皆可入文。我们在作文中要赋予这些纯自然形象以丰富深刻的精神,来表现其独特的美感。

抽象寓意: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和事。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当毛泽东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

景中寓意:

蔚蓝色的大海常常是我们描写的对象,它的包容,它的宽广是它的特点。

海螺代表的是封闭,一旦遇到急流,总是把自己封在深厚的壳中。

植物寓意:

桂树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中秋,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古人常以桂花为意象寄寓了许多的情感,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我们在自然博大的胸怀中成长着,对于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吟经典的诗词,常积累优美的句段,常携一抹自然之景来照亮你的眼眸,便能与自然徜佯于诗意的境界,与自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与自然的交融中领悟人生的智慧。

猜你喜欢

景物心灵
四时景物皆成趣
为什么能用望远镜看远方
心灵的感恩
写写冬天的景物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
唤醒心灵
景物描写要准确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