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视频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高效应用

2017-05-05缪烨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视频高效

缪烨明

【摘要】生物界千姿百态、奥妙无穷,很多生物学知识和问题需要借助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视频则为直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广大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视频作为一种可挖掘的课程资源,深受教师们的青睐,视频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及理念。本文探讨了视频在辅助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视频 辅助 生物课堂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33-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生物是活动的,生命现象是复杂而抽象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视频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化微观为宏观,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视频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工具,创造出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可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1]。

一、利用视频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产生兴趣。视频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能处理多样化的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更能以其形、光、色、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视频创设学习情境来导入新课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生物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要把握好生物第一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播放《植物王国》《地球生灵》等生物视频片段,为学生提供关于生物广泛分布的视角,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所研究的内容、范围等。

二、视频可增强教学直观性,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七、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年龄稍有增长,但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仍保持着小学时的习惯。因此,他们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有爱问爱动、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与之相适应,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性。传统的挂图等手段虽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許多不足。比如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及宏观总体认识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借助视频生动模拟和再现微观过程,可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在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观察到“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两者都属于微观的生理现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了视频教学。首先,我播放了一段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简要描述受精卵是如何由一个细胞长成为胎儿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学习;然后再播放细胞分裂过程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动画视频,利用视频将微观抽象变为宏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又如,在讲述“血管与心脏”时,利用视频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随后画面进行动态分割,展示心脏的内容结构,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几个腔,房、室壁的薄厚,与心房、心室相连通的血管,瓣膜开放的方向,血液的流向等。从而高效地解决了“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问题,同时还能清楚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知识等。再比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根的导管中去的?”学生自学是很难理解的,这是教学难点,但通过运用视频模拟根吸收水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分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两条途径到达根的内部导管这一过程。视频的运用,消除了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也为其形式新颖而耳目一新,进而增加学习兴趣,同时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视频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所有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极大地阻碍了课堂学习效率。利用视频教学却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样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但是利用视频教学却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授“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问题时,受课本和大脑思维的限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怎么也讲不清,怎么也听不明白。使用视频手段则可以使远古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生动而好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起源如此漫长,进化过程如此曲折,从而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直观化。又比如,在讲授“植株的生长”内容时,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到相关的化学知识,对植株生长过程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不了解,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无土栽培视频来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无机盐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再如,在“血液”一节的教学中,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2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播放视频演示,仅需1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四、视频辅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实验课程序即“学生预习——教师简要讲解或示范——学生操作——教师讲评”由于很多学生对实验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预习,教师讲解、示范时不认真听和观察,因而操作时,一部分学生无处下手,便要询问老师,造成了实验课堂秩序混乱,达不到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实验流程一目了然。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正确的操作,哪些是错误的操作,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再如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视频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实践表明,视频在生物课堂的应用中教学优势明显,但并非毫无缺点。视频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绝非一把万能钥匙,它绝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该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合理运用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出视频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腊.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动画的应用研究.(2010-10-08).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教学视频高效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
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