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2017-05-05刘学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刘学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21-01

学习小学数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目标。本文将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一、根据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归根于问题,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学习,在不断的问与被问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的跳跃,获取知识,同时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重点把握好“导”,以学生为主体,巧妙的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在设情境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等来设置不同的环节。例如,运用转化思想,探讨图形面积——《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整合设计中。设计缘由: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的。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让学生开展“走不同的路去学校”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是原有的教学思路,大都按照教材的安排,将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但是还可以是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或是梯形拼摆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面积公式的推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创新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巧妙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立足生本、聚焦课堂,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趣味性的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秀表现,老师应给予表扬,这将会增加学生的创新情感,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创新思维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更为强烈。小学数学过程也是感情交流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对争论性的问题积极讨论,鼓励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沟通,从而受到启发,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兴趣如此重要,他是教学的基础,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问的好、问的巧,才能答出精彩,答出个性。

2.提高问题质量,培養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巧妙的运用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教育。而思考价值正式一种有效利用教材的创新资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准确的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六年级《圆的面积》一课,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实现转化,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在“转化”这一环节上处理的非常好,通过四次转化,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向同学们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得到动手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点拨引领、指导方法,提升创新思维方法与技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图文并茂,这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以知识教学为载体,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教学思维,让学生获得一般思维,如: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和数学方法,如:枚举法、转化法、列表法、拼割法等,以及数学思想,如:集合思想、划归思想等。小学生正是充满想象力的年龄阶段,想象也同时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具备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教师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进行操作,进而来提高创造力,为学生提供设计探究的机会,对各类知识资源进行积累,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与技巧得到提升。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张开想象力的翅膀,把握好其别具一格、灵活多变、精细等特点,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去探索来验证最后的结果,从这一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乐趣也获得了知识以及技能。如猜测成功可以让学生感受创新成功的兴奋与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使他们对创新产生较浓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创新的探究学习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思维创新要积极鼓励,让学生对一个问题可以多角度的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教师要“适度追问”,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首发的问题后,正确的要追根,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

对一个问题产生质疑是探求知识的起源,也同时是创新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挑战力”。实际上,对一个问题产生,这是创新的初始阶段,质疑的本质就是创新。其次,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特点来看,培养学生勤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要勇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如何能使学生有效的提出问题,也同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题,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共同与教师探讨,通过提问、回答、验证这三个环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思考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一致认为教材与老师就是真理,如果有自己的想法,一般都对自己加以改正,以老师为标准,达成统一的观点。这实际上是教材与老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申明教师及其教材也是不完全正确的,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自觉反思。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有一定作用,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推动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质疑和反思追其本身就是摆脱固有的思维方式,从独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事先创设好教学情境,而且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创性思维。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培养思维能力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