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7-05-05唐祖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育

唐祖萍

【摘要】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幼儿教育的很多不规范的教学现象的影响,那就是把幼儿当成了小学生在教育,让幼儿提前学会了小学课程,这种教学形式与幼儿的发展相反,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本文在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的基础上,对其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82-01

随着当今社会对幼儿教育在人生成长中重要性的认识,早期幼儿教育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天性,过早的将幼儿带入了繁重的学习生涯,同时影响了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如何正确的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剖析

1.违背幼儿天性,损害身心健康

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不成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早期儿童教育只能是去适应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以利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正常生长。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心理的正常发展。

2.降低幼儿学习兴趣,扼杀自信心

求知是孩子的天性,但教育的主要形式抑制了知识的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学习的主要内容更加困难,使之逐步将有一个学习的恐惧心理。此外,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化和教学评价轻过程重结果,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没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价值身心疲惫,极易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可见,小学化现象使幼儿过早的体验到学习的艰苦,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影响幼儿智力发展,阻碍创造力

儿童的智力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时期,但教育孩子的智力发展的错误的方式会对正常发展造成损害。儿童智力在儿童早期的特点是视觉思维,在生活中,儿童通过感知来获得形象,并通过记忆的思维形式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在小学化教育中,学习内容比较枯燥、抽象,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幼儿会逐渐的缺少思维的积极性,加上感知形象的贫乏,还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孩子的创造性能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措施

1.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科学的早期儿童教育是以儿童的科学概念为基础的。通过各种宣传,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科学认识,引导家长正确理解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使家长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让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发展、前行,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转变对于幼儿教育掌握知识越多越好的错误观念,使幼儿能够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成长,从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失去利益驱动。与此相宜的现代教育观要求幼儿教育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与每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2.因势利导,促进家长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

家长观念的转变是解决小学化倾向的关键。我园正在上大班的媛媛妈妈,为了让女儿能尽早适应小学生活,从女儿一上大班,她就开始教女儿一些简单的小学课程。她为女儿买了小黑板,教女儿学拼音、认数字,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一定量的计算题,她还为女儿专门准备了字帖,教女儿认字。“有点小学生的样子了。”每天看着女儿端坐桌前认真写字的样子,媛媛妈妈很满意,殊不知使幼儿过早的体验到学习的艰苦,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因势利导纠正父母的错误思想,使孩子们回到正确的道路。首先,将举办专家讲座和辅导会,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真正需要,以及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真正需要幼儿教育的真正需要。其次,要让家长明白幼儿过早接受小学教育的危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是一些早教机构为了赚钱而喊的口号。

3.培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彻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其次,幼儿教师加强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培訓,加强对幼儿心理、思维、儿童认知能力和接受等,开发出一套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最后,幼儿教师还要通过各种培训、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开阔眼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自身素养。例如我们以“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活动,加强园本培训,以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结对互助、老带新、听课评课、轮值教研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鼓励教师钻研业务,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幼小衔接,做好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两者是不同的,相互联系的,如何做好衔接和过渡之间的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必须面对的问题。只关注幼儿的学前教育或是为幼儿添加大量的小学教育内容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幼儿的知识和情感建构。做好幼小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要求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第一,必须培养幼儿的基本礼仪,从日常的卫生习惯到尊老爱幼、尊敬老师、与同伴友好相处等,必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老师要通过引导来培养幼儿友好、独立、自理、乐观的性格,要增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三,通过符合幼儿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的游戏的设置,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四,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组织专家研讨会和辅导,在父母与幼儿园和小学协调之间做好工作,以便更好地促进两者之间的衔接。

5.政府督导,加强管理、监督力度

幼儿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加强幼儿园年度考核评估考核机制,调整评价标准的幼儿园,小学幼儿教育倾向于实行严格或警告的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应取消办园资格。依法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教学用书、幼儿辅助读物和玩教具的管理。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的现象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和自然,幼儿过早被带到沉重的学习生涯,同时影响幼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因此,针对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应通过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进而使幼儿教育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促使幼儿健康、自由和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9).

[2]李兵.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8).

[3]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12,(2).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育
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