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子及其干预措施

2017-05-05何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干预措施

何娟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在遇到多重事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的时候,对于学习生活便可能会产生倦怠的感觉,而且随着其反应的强度,学业倦怠水平也会呈现不一样反应,在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时候,其倦怠水平会相应的减少,团体的辅导干预对职业院校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选择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改善学生学业倦怠水平。

【关键词】学业倦怠 影响因子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1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突出表现在职业院校的入学率的不断攀升。一系列的新问题便更突出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虽然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以往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导致现在学生的知识水平远远不够跟上实际的快速发展,加之现在就业竞争增大,职院学生承载着巨大精神压力,这也就导致他们时常处于空虚和迷茫的状态,从而渐渐的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效率也随之下降,那么学业成就感随之走低,出现了各种迟到、早退、课堂玩手机睡觉、逃课等等学业倦怠现象。本文在分析校园出现的相关现象后提,旨在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学生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一、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研究意义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了多且深的特点,其中学业倦怠的情况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学生在长期承受压力的情况下,逐渐表现出了精力衰竭,对学业抱着消极的态度,慢慢疏远人际交往并且态度开始冷漠,学业成就感降低的倦怠现象。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处在学习压力引起的生理与心理的耗竭,从而进一步引发的回避学习的行为,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研究更显得必要与紧迫了。本文试着从内部与外部同时着手,考查了影响学生学业倦怠的多个影响因子,探讨它们对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的不同影响,与此同时,分析了学生学业倦怠和学习投入的关系,旨在拓宽和丰富改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了预防和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本文也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一些预防与改善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以致力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和健全的人格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职业院校学生产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影响因子

学习倦怠又可以称之为“学习焦崩”,学生在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和负担之下,心理开始失衡,从而导致情绪耗竭,从而造成成就感的降低、去个性化等一系列反应。职业院校学生的产生学业倦怠的原因有可能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缺乏兴趣与动力,但是又不得不继续学习的时候,便渐渐产生了挫折、沮丧、厌倦和迷茫等消极态度。具体的影响因子有以下几点。

(一)外在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的外部因子首先是校园环境,在分数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的时候,校园环境充满了压力与竞争,在这种过度教学的情景下,学生容日兴趣缺失。情感耗竭和学习时间以及主观学习负担之间呈正相关,个人成就感和课余活动时间呈正相关,从而得出结论,学业负荷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业倦怠和低学业成就感;其次,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其学习状态,不恰当的方式,有可能会增大学生压力,使其害怕失败,从而导致厌烦和逆反心理的产生,造成认知、行为和情感上的倦怠;一定的社会支持满意度和人数也能有效的影响学生在学业倦怠上的变量,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间接作用于学业倦怠的发生。

(二)内部个人因素影响因子

影响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的内部个人因子首先由个人的生理因素,如果个体生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时,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政策的学习,导致学业倦怠感加重;其次,性别、年级和专业等等人口学变量对职业院校学生产生学业倦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再然后,人格特征也与学业倦怠之间呈现相关关系,积极的人格特征利于学业倦怠感的克服,能够在实践中,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容易产生倦怠感。反之,采用消极策略应对的个体容易发生倦怠感。

三、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干预措施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及学业倦怠相关理论,本研究从以下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增加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注重学风建设,助力学习氛围的营造,培养并规范职业院校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相关心理学课程,或相关心理讲座等等方式,从而了解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其心理发展,提升其心理素质,从而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业和未来的就业,那么也就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关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建立对未来职业的信息,一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二)相关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课程设置,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精神为着力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克服学业倦怠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去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客观的认识,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达到降低学业倦怠感的效果。

(三)职业院校学生自我也要学会调节,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生活中,注重沟通,培养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在察觉自己有学业倦怠情绪产生的时候,理性分析现状并且找出原因,积极调整或者寻求帮助,以达到最优的解决效果。

四、结语

职业院校学习阶段是学生个体获得其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关键时期,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在这关键时期,不好好处理学生出现的学业倦怠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也会影响其相关的学习质量下降和相关教育资源的浪费,并且放任持续发展,有可能会将这种倦怠的心理带入到以后的工作岗位,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倦怠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重视。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对学生现在的学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和其学习投入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缓解和预防学生的学习倦怠情绪。

参考文献:

[1]郭英,周文静.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17-20.

[2]贾晓波,陈凤荣.工作倦怠的测量及其干预研究综述[J].心理與行为研究,2006,4(1):55-60.

[3]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7):743-744.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干预措施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云雾物理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虚拟仿真实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