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2017-05-04刘鑫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教育教学

刘鑫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而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学

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历史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

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时空距离较远,要让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十几岁的初中生去理解,是比较难的,更不用说运用。如果能通过模拟历史情景再现过去,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对于学生的记忆、理解、掌握大有好处,如学习“大禹治水”时,我让学生扮演大禹,他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了治水的方法。其中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忙得没进门。这样的场景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更记住了大禹的功绩。

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灌输,教师常常停留在概念的解析、理论的演绎和方法的介绍上,学生往往是无奈地听讲,被动地接受。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感受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来获取知识,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实践性和优越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法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狠抓课本,要学生死记硬背,那么这样的历史学习脱离实际,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而快乐教育强调,要使学生们的整个学习生活都是愉快的,并使这种愉快的学习生活长留在他们的记忆中。所以,我们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上,我努力将历史学科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在学完了科举制后,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抒发不同的感想)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但也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问题教学、辅以电化教学法

问题教学就是通过问题的展示,对学生进行深刻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题不应是随意而问,而应该经过精心设计研究。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就不必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价值,要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拓展思维能力。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一战”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接着投影出几种对大战性质的不同看法,启发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见解,开阔思路,也想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达到对战争性质问题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通过问题教学,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导结合起来,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积极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

四、新课导入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学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看桌上的三样东西:玉米、马铃薯、花生,它们是从哪里传到中国的?”用上学生熟悉的具体实物,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是从美洲传到中国的。”“那又是什么事件引起的呢?”于是,我切入正题,“是因为欧洲人对美洲的开辟,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这航海史上的壮举,去探寻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此时,学生也迅速进入角色。

由具体实物导入新课有一个好处,即学生易接受且较感兴趣。实物只要能够恰当运用,不仅能使课堂趣味横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成为联系实际的范例,颇有先声夺人之妙。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愿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别致新颖、富于实效的导入法。

五、自学讨论法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历史现象包罗万象,何为对,何为错它不会主动呈现在你面前,只有学中问,问中学,才能辩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所以用自学加合作讨论能解决许多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最直接的就是面对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或许十分冷僻,或许是故意刁难的问题。

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要站在时代的尖端,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的理论功底,多发挥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的采用那一种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束缚老师的手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按照各个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综合的、科学的加以选用,以达到最佳效果,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素质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