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留守学生的健康教育

2017-05-04廖春林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长心理学校

廖春林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一体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学生的数量带来了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大多数承担监护责任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

留守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他们作为班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性格、行为的教育,有利于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对促进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作了一些调查:

一、“留守学生”调查与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学生总数561人,其中父母均不在家的235人,单亲在家的124人,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3.99%,他们受监护的状况令人担忧,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我校组织全体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班主任在报告中指出了部分留守学生具有消极共性的东西,列举如下:

1、情感冷漠,缺乏爱心。

2、生活铺张,不懂节俭。

3、我行我素,不受管束。

4、性格孤寂,容易激动。

5、有挫折感,自卑心强。

6、行为怪癖,逆反心强。

这些调查表明:留守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家庭氛围,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形成“学校管不好,家庭管不到”的真空。

二、“留守学生”健康教育对策

1、调查建档。我们通过问卷、访谈、检测等手段对留守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言行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反复的调查分析,其内容具体分为:

(1)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认定;(2)留守学生思想现状优劣的主客观原因;(3)相应的教育方法、手段、形式的记录;(4)落实一对一帮扶对象及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2、启动“五·十”工程。我校根据县教科体局的指导方针,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对我校的留守学生启动“五·十”工程。(1)对学生的“五自”教育。對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而事实上,这类学生往往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校在对他们的教育中,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育心”,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学校或班级定期召开座谈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能力和学习的信心。(2)对教师的“五心”教育要求。我们精心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团队,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因为留守学生来源于不同背景的家庭,性格差异大,所以志愿者在教育中要善于用计、别具匠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初2015级1班学生蒲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的温暖,受外界影响,该生思想波动大、成绩差、沉迷游戏,经常彻夜不归,曾好几次放弃读书,外祖父母以“死”相逼也无济于事,班主任找他谈心、志愿者找他交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让他得以坚持初中毕业,家长至今心存感激。(3)开展学生“十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①读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②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③做一件家长满意的事;④做一餐家人满意的饭菜;⑤洗一次全家人的衣服;⑥参加一次社会劳动;⑦听一次当地的革命故事;⑧做一件敬老、爱老、助老的好事;⑨写一篇活动心得(感想);⑩订一份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打算。(4)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读一本好书、指导学生写一篇好文章、每周联系家长或家访一次、每周与学生谈心一次、每天给学生一个鼓励”,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对家长的“五个一”要求。要求外出务工的家长“每周一个亲情电话、每周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半年送一份小礼物、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3、成立家长学校。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办了“家长学校”。与家长、监管人面对面交流,对家长、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学生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为体现人文关怀,那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孩子更需要集体的关爱和温暖,我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设立亲情电话、视频通话,与团市委、团县委联合推行“圆梦行动”,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学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4、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给学生及时回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等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请心理辅导老师给那些“问题学生”上生动活泼的心理辅导课。同时,针对留守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我校专门开通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如校长热线、教师热线,通过联络及时了解这类儿童的心理问题,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我校教师还多次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到学生家里看望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近年来,我们共收到信件及电话200余次,对学校工作的推进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把学生的各种活动形成制度,定期举行。如运动会、游园活动、文艺演出、学科竞赛、与兄弟学校联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性格的形成远比空洞的说教作用大得多。

6、各界关爱,爱心资助。我校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新闻媒体等载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加大宣传,争取教师团体、学生团体、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对他们一对一的爱心资助,以保证他们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近几年内,学校先后争取社会各界资助了几十位留守学生,资助金额高达万余元。

当然,“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又十分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互相配合,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他们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家长心理学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