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2017-05-04熊凤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质量提升音乐教育

熊凤

摘要:现代中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做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找到现代音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教学的异同,同时做好两者的继承和发展的工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现代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现代教育;音乐教育;质量提升

现代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当做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现代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寻找现代音乐中的古典因素,激发欣赏传统音乐的兴趣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学生都爱听流行歌曲,它独特的魅力,轻而易举地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从学生兴趣爱好点入手,以现代音乐为切入点,进一步欣赏传统音乐作品,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听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时,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作品中有很多主题旋律被一些流行歌曲拿来借鉴,比如周杰伦的《琴伤》这首歌,听完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在《琴伤》这首歌里,《六月--船歌》的主题旋律成了歌曲主线,间奏中还出现了《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穿插,通过这首《琴伤》歌曲的对比听赏,再次聆听《六月--船歌》后,学生们对《六月--船歌》和《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记忆深刻。同样,在欣赏中国民歌、戏曲音乐作品的教学中,我穿插欣赏陶喆的《苏三说》,爱戴的《彩云追月》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学习,在古典音乐作品聆听后,学生们还会举出许多借鉴主题音乐的流行歌曲来。比如: SHE的歌曲《不想长大》借鉴了这一主题旋律,风格呈轻松、活泼五月天的《垃圾车》,这个作品的旋律来自巴达捷夫斯卡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孙悦的《欢乐颂》改编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主题,张惠妹的《卡门》主旋律选自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曲,卓亚君《洛丽塔》改编自《致爱丽丝》……,引导学生寻找现代音乐中的古典因素的方法,使得课堂轻松快乐,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主题记忆深刻,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古典音乐要素处处可见、古典与流行音乐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音乐,更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使其两者有机结合,并从学生所熟悉的音乐入手,开展音乐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在学唱汪峰的《飞得更高》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原唱歌曲,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激情、澎湃时,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演唱《青春舞曲》时,同学们大胆创新,自编了合适的固定节奏,即兴参与演唱伴奏,用手鼓、铃鼓、沙锤、串铃、响板等,组编成打击乐器伴奏,课堂气氛活跃,逐步突破感知、节奏、表现的教学难点,带领着学生全方位地感受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学生很快对维吾尔族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对维吾尔族民族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熟悉的音乐,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竖笛吹奏技法。我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好,收集学生喜欢的音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自编了一套竖笛学习的简易教材,选入了学生生活中很喜欢的歌曲《铃儿响叮当》《踏浪》《送别》等,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吹奏竖笛的技能。现在可供教学服务的资源日趋增多,其中包含了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不能因为那些歌曲是流行歌曲,认为没有什么艺术水平,一概否定,其实,流行音乐不缺优秀作品,这需要我们教师做好科学、合理的引导、运用。

三、创造温暖学习氛围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学生才会更轻松愉悦地欣赏接纳新知识,并自得其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 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她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到温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她所教的那门课。另外,教師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道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倾听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一般来说,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要进入倾听状态,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在听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或者指出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例如:我们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之前,笔者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① 歌曲可分为几段?②说出各段的演唱形式。③各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为了让他们在欣赏作品时自由畅想、各抒己见,我们必须坚持靠“多次聆听”来进行审美,这是最能发挥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途径。当个别作品依靠学生“听”来理解会有很大难度时,教师可借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作辅助,引导学生通过“看”来理解作品。

音乐教学不仅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加重要的是,其对学生的认知和观念的形成和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代中学音乐教学要积极吸取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精华,并且将其运用到教育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易生.中国式消费:摆脱不可持续的尴尬[N].中国教育报,2014-9-21

[2] 方文山.中国风: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质量提升音乐教育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