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7-05-04张显渠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学习兴趣

张显渠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堂的教学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知识、获得体验、获得价值。

关键词:学习兴趣;实效性;优化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教好数学这门课程,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因此,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是现在教师的一个共性的话题。

一、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活跃的心理成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有位老师创设了具体的购物情景,把“小商店”搬进了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师生共同进行商品交易。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数学,兴趣很高。②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引入数学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愉快轻松的获得知识,数学能力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数学教学有必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面貌,使其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学趋于一致。学习数学的目的就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设置,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儿童自由操作、摆弄、实验、观察和思考,自己认识事物、發现问题并得出答案。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画图、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并在经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三、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是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首先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突出情感意识,建立和谐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同时,能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如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都应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的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四、教师要让数学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接触生活、感受生活、深入生活的机会。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接纳知识自觉性越强。如:时、分, 24时记时,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知识、获得体验、获得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淑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9).

[2]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严育洪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沈滨滨.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有效方法[J].教育科研论坛.2010(11).

猜你喜欢

实效性学习兴趣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