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7-05-04王在兵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过程

王在兵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但对于如何上好数学课,从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这就不仅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而且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精益求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对于如何上好数学课,每一位数学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办法。而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这就不仅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而且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精益求精。依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要想有一节好的数学课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了解学情,充分备课

教学区别于其他劳动的最大一点就是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因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性格,爱好,性别等的不同而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也不同,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的去了解学生。从和学生的聊天中,细心观察中,和他的朋友中,身体状况等这些方面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中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经常去问、去访、去看、细心地想,这样才能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知识的起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交点做合理的设计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做到深入了解知识,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

二、从身边入手,合理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新课改为了使知识能够吸引学生,每节课都有生动有趣的故事融入到课题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有些地方是不符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的,这时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身边实际做相应的调整,让学生入迷,从而叩开他们的思维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数学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比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去追求数学之美。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找到一堂好的课程中好的起点,而这个起点就是兴趣,只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的教学也很注重这一点,但要结合各自的情况做合理的安排才能最有效的调动起课堂气氛来。我们常这样给学生说:“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这样学生自能够顺理成章地去接受新知识,乐于学习新知识。而学习的引入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引入,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方法引入。小学生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做准备,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玩”与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印象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

三、动手实践让新知识更上一层楼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这时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从而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观参与实践,這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实际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画图、观察、拼摆、测量、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大脑去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复习,做好延伸

一堂课讲得再精彩,没有好的结尾都不能称之为一堂完整的课,更不能是完美的。有始有终是做任何事的标准,更是教学中的重要标准。一堂课最后能做好有序,精彩的总结才能称之为完整。总结的方法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形式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写,或者是演等形式。但一定是学生自己总结才算是总结,由学生自己有序地对课堂教学知识做一定的总结之后,在适时地进行知识的延伸,既能激起学生的再学兴趣,又能使学生的知识延伸起到良性的发展。

五、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延续这种兴趣。曾听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而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如何能使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呢?那就是教师的表扬。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点头,鼓励的眼光,安慰地轻抚,肯定的语言都是成功的标志。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喜悦,感受到力量。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愈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彼此敞开心扉,以真诚信赖的态度进行真正的对话与沟通,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习在高效状态下进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从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实际合理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在轻松愉快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发展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3] 朱翠梅.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站――对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叙事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05:15-16.

[4] 高令峰.如何更好地关注数学的学习过程――美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05:49-5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