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7-05-04范亚丽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倒数创新能力精神

范亚丽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具体思考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

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所具有的功能,也是数学教学提高效率、扩大效益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是来自于人的认识需要和审美需要。当这种需要能从学生基础出发时就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现实力量。需要是无法满足的,具有强烈的求新特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以提高”的突出问题,病根何在?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授而不创,学生则受而不创;教师的认识局限于“教参”,学生的认识屈服于“标准答案”,这无疑使小学数学教学丧失了培养创新能力的功能,失去了教学的内在动力,自然就陷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

二、营造课堂教育创新氛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

数学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抽象性,面对6-12岁的孩子,如何通过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四鼓励三允许,即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意见。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新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智慧、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如在0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境,板书0后,问学生0像什么?学生马上说像鸡蛋、鸭蛋。到这里笔者并没有停止,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环境,让学生想一想并讨论:0还像什么?刚开始,学生还不敢说,可开起头来,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0像气球、像梨、像桃子、像猫的眼睛、像冬瓜、像西瓜等,足足有二十多种不同的说法。笔者接着问:这个0有什么用途?学生马上答出:画画时人的头、眼睛、嘴都用到0,机器上也有像0的零件等。這样的环境打开了学生自由想象的大门,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化施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学法指导上要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施教,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培养独立性的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多向交流,课堂方能真正“活”起来。据此,教师要做到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答案。如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后,笔者改变过去由教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做法,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题解答,然后组与组之间再互相出题解答。其中有一组学生出3\5,其它组的学生很快说出它的倒数,当第二个学生出5\8后,教师指出:能不能想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提问,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径。这时学生积极动脑,提出的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整数以及特殊的数“1”“0”等,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求倒数的积极性,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行为。

2、拓宽学生求知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提问”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前一部分,“答问”则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后一部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挥个性创造力。

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益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那么,要开展哪些数学课外活动呢?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调查、参观、考察、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了:为了我们的生存,人们的保护意识急需提高。

2、引导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在兴趣学习中巩固创新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兴趣小组,如速算小组、奥赛小组、评论小组、应用小组等。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以尝试以提出学习兴趣活动或问题,交由学生自主学习或讨论探究,以“旁观者”的角色进行点拨、评判。同时,教师应运用“赏识教育”的思路,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思路给予鼓励,或者以鼓励的方式支持发现解题思路,使学生在兴趣中乐学,在乐学中长知识,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不断提高自身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倒数创新能力精神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惊喜倒数日历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