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议

2017-05-04杨伟娜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杨伟娜

摘要:语文这一门具备知识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一方面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需要他们会自主思考总结,拥有相应的文化底蕴。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不断地总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探索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数学;原因分析;指导方式

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生活中最基本、最基础的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师生活动中的重要构成。如何让课堂教学有效地展开,关系到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的低效率性也让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幅度降低,学习兴趣的低下也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绩。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低效原因分析入手,提出语文课堂达到有效性的对策,让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互动低效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深厚。对于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是他必须成为一个有相对文化底蕴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就在于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而老师作为文化传播者,更是首当其冲。但纵观现在很多初中学校的语文老师,都将教师作为一种工作,而不是一种传播者的角度,认为得过且过,只要将上课内容教好就行,他们除了在评优秀职称的时候会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引经据典之外,在上课过程中就是机械式地讲知识点让学生记忆,这也造成了初中语文课堂不够生动,课堂教学缺少文化气氛,学生兴趣下降,导致上课效率不高。

2、教学方法过于呆板、生硬。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它自身生动性的特点,这也意味着语文课堂相对于其他课堂来说应该是活跃飞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包含了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学科,但实际上课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机械式教学,教学方法呆板,模式生硬,没有制造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时,都会套用一定的模板如“本文作者通过……说明了……体现出……也表达了作者的……”等表达方式,这样的总结方式太过生硬,其实课文总结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从作者的情感走向入手。老师在实际课堂中应该鼓励学生做出总结方式,而不是照抄习题模板。

3、教学内容主次不清。尽管素质教育的号角吹响了很久,但现阶段很多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成为老师单人的独角戏,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情况更是少得可怜。而且老师上课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指标,45分钟课堂里会一直讲解知识点,讲解文章写作手法和表达思想等,教学内容满满地占据了一整节课程,让学生只能听,没有参与课堂讨论或是课堂思考,这就将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教的乏味无聊,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严重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如何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1、提高语文教师个人文化素养。如果想要让课堂变得文化氛围浓厚,让学生能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处在信服的状态,那么就要求老师上课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的,这也对老师的个人文化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文化素养包含了语文知识、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老师如果拥有丰富的语文基礎知识和较高的语文运用能力,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更准确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读后感,如课文《奇妙的克隆》中,老师可以先从文章背景入手,向学生介绍克隆的定义及发展历史,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克隆,克隆对于这个世界有怎样的好处和弊端,使得他们懂得欣赏一篇文章的精髓,进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和精神层面,要知道一个语文老师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2、重视上课的指导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单单在于“教导”,更多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会主动去学习语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更多的要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如何高效阅读文章以及如何把握信息的重点内容,对于诗歌或文言文该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如《最后一课》老师在面对国家战败的个人情感,以及一个教师应该有的尊严;如诗歌《观沧海》中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情壮志;如文言文《五柳先生传》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举一反三,更好地学习。

3、课堂上应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语文课堂不仅要求学生要会听说读写,还要让他们学会思考,这样才是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要单单自己讲解,也要抛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样引导他们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总结,如诗歌《登幽州台歌》中作者所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悲剧式人物有怎样的表现特点等,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组织能力和个人文化素养,也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语文这一门具备知识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一方面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需要他们会自主思考总结,拥有相应的文化底蕴。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不断地总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探索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