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家庭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04张嘉琪郑建欣高琛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张嘉琪+郑建欣+高琛

摘要:近年来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较发达地区不断涌入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外来工子女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弊端存在已久,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颇多诸如城市适应,家庭教育等。本文就外来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其现状,探讨其成因,思考其政策。

关键词:外来工子女;外来工子女教育;家庭问题

一、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是指外地来本地打工的人员,和农民工含义相近。一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工为了生活的保障,到城市中工作,为了不让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选择将子女带在自己身边。然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势必会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将从家庭情况的三个方面来分析。

1、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大多进行的是体力劳动,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收入较低,因此为了基本的生计,他们在城市中奔波,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使得其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待学习不上心,并且由于城市和农村环境的落差,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

2、家长观念滞后,延续农村的一套教育方式。根据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观察发现,现如今他们对子女的关心程度普遍提高,但受限于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观念滞后,仍延续农村的一套教育方法教育子女,对于孩子犯的错误,用打骂的方式进行教育,丝毫不去理会导致这些原因出现背后的问题,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无法正确且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发展势必受阻,

3、家庭条件落后,教育上的物资不能提供。从农村到城市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在城市中能有更高的收入,但是更高的物价水平使得他们所能赚到的钱还远不能满足他们生活所需,因此给子女所带来的条件也相对落后,在教育资源设备上面方面很多东西也是他们所不能满足的。这样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所能给子女更好的教育造成了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在家長或多或少本意或非本意的忽略,使子女们的教育问题日益严峻,从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漏洞,这些漏洞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甚至留下更为深远的印记,家庭情况三个方面的现状渐渐演变成更为严重的问题。

1、家长疏于管教使得孩子们受到身边各色人等的影响。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的父母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们在接受社会常识上存在一定问题,他们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孩子身边的不良社会分子或者说孩子的某些朋友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孩子的自身发展,更有甚至,则会诱使孩子走上歧路。

2、父母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子女们对学习的反感。孩子们在父母务工的地区上学,随着父母务工地区的变动不断转学留级,无论是学习进度还是对就读学校学习的适应度都无法和当地就读的孩子相比较,再者,这些从偏远地区来的孩子内心敏感而脆弱,缺乏安全感又带有自卑,这些问题导致孩子学习跟不上进度,考试失利是正常并且是可以预见的。然而,有些家长一味责备打骂孩子,而不分析其内在原因,这就造成孩子学习兴趣下降,没有信心,甚至使孩子产生不想学习的想法。

3、因为生活生计的原因,多数家长不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花太多的钱,这给一些对学习产生惰性的孩子不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同时也使那些喜爱学习的孩子对学习望而却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懂事的孩子不愿给父母太多负担,只能放弃学习,这也是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受限重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对策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加强学校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意识,习惯形成的积极作用。因为一些社会现状,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办法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三观。这时候作为孩子们“第二家庭”的学校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首先,学校需要规范校规校纪,积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与常规养成教育,督促外来务工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其次,在课余时间,可以更多的举办文体,益智活动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把因为家庭原因形成的问题最小化。

2、转变外来务工家庭的不正当教育方法。外来务工子女因为城乡教育差距,与经常转学等原因,大多与城市中的孩子有一定差距,这时候,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大多知识层次不高,经常采用打,骂等形式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必然会产生副作用,更会使孩子形成厌学等心理,所以外来务工家庭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首先,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的鼓励,转变以打骂为主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其次,外来务工家庭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花费更多精力去和孩子交流,消除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3、政府及社会各界应给予外来务工家庭更多的帮助。对于经济困难外来务工家庭来说,难以像别的家庭在教育上使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这就需要政府和各个社会机构给予帮助。首先,政府应提高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经济帮扶力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与提高。其次,社会各界应及时伸出援手,用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最后,需要加强外来务工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使他们愿意去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